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地處我國邊境的新疆賽里木湖十幾年前還沒有魚類生存記錄,如今卻成為中國最大的冷水魚養殖基地。水產部門的最新統計表明,新疆2006年水產品總產量已超過8.5萬噸,穩居西北五省區第一。
新疆是我國最干旱的內陸省區,以前當地居民吃魚大部分從外地運進,而邊遠地區的許多農牧民甚至一輩子都沒吃過魚。如今這里的水產品不但能自產自足,還躍出國門,上了國外餐桌。據新疆水產局局長古麗努·阿不都熱扎克透露,才告別“吃魚難”不久的新疆,僅去年就向日本和芬蘭漁業發達的臨海國家出口水產品近千噸。
新疆水質優良,漁業資源極具特色。近年來,新疆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特色漁業不但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增長,還有效幫助農民增收。目前養殖的100多種魚中,土著魚就占一半以上。梭鱸、東方歐鳊、額河銀鯽等以前“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土著魚,通過人工繁殖迅速擴大了養殖規模,團頭魴、羅非魚、虹鱒魚、加州鱸、鱖魚、中華絨螯蟹等知名的高價值水產品的比例也在逐年擴大。
盡管新疆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但當地漁業部門還是充分利用博斯騰湖、烏倫古湖、賽里木湖等適合魚類生長的湖泊開展水產品養殖,不斷引進、豐富養殖品種,部分水產品已經通過了國家有機食品認證并作為優良品種向全國推廣。目前,新疆宜漁水面達到516萬畝,去年當地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800元。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