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日前,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劉建國研究員等完成的“富營養化海水的藻類處理系統及其應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該發明的富營養化海水的藻類處理系統包括大型經濟海藻、水循環設備、攪拌裝置和藻類栽培平臺,其中大型經濟海藻栽培于藻類栽培平臺中,水循環設備與藻類栽培平臺連通,攪拌裝置安裝于藻類栽培平臺。利用大型經濟海藻吸收無機營養、有機污染物的能力和比微藻容易收獲的特點,將富營養化海水流經大型藻類處理系統,去除海水富營養化的海水污染物質(主要無機氮和磷),達到在實現凈化海水環境的同時獲得大型經濟海藻的雙重目的。
該發明主要有如下優點:一是方法簡便有效,成本低廉,操作簡單,具有可觀的環保和經濟效益;二是與其它去除海水富營養化的物理化學方法相比,利用大型海藻進行海洋生物修復的技術投資費用低,對環境影響小,是一種既經濟又安全的方法。三是大型海藻是非常重要的可更新資源,產品性質獨特、高質化加工利用的海藻原料,可廣泛用作食品、飼料、瓊膠工業原料和土壤肥料等,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四是大型經濟海藻通過光合代謝不斷吸收海水和大氣(通過氣液交界面的交換)中的二氧化碳,減少溫室氣體濃度,并光合分解水形成氧氣,增加大氣中的氧氣豐度。該技術在凈化海水的同時還可提高環境空氣質量。
隨著工農業的發展和人類活動日益增加,排放的大量無機營養物質和有機廢物通過各種渠道匯集到海洋,導致海水(特別是近海岸海區)的富營養化污染,水生態系統的失衡現象,頻繁引發赤潮災害,致使海水的溶解氧下降、透明度降低、水質惡化、魚類及其它水產動物病害發生與死亡。如何去除海水富營養化物質,維持水環境生態平衡,避免上述系列問題的發生,保障海洋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引起了各國政府、國際海洋生物學和環境學界的廣泛關注。以往降低水域富營養化措施,主要是對超高濃度的富營養化物質采用絮凝、氣浮、吸附和沉淀等物理化學方法減少懸浮顆粒和浮游生物量,以及機械清除污泥的方法。而去除在水中溶解的富營養化物質(特別是中、低濃度)的有效方法幾乎還沒有,富營養化海水的藻類處理系統及其應用的發明成功彌補了物理化學方法和機械清除污泥的不足,并具有廣泛的應用性。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