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20日從福建廈門檢驗檢疫部門了解到,美國部分水產品進口商將從5月起啟動對部分水產品的DNA檢驗程序,目前廈門檢驗檢疫部門已和閩水產品出口企業積極溝通,提前做好準備。
美國是福建魚類出口主要市場。福建水產品年出口美國近8億美元,主要品種有羅非魚、蟹肉、蝦類、魚籽產品、海捕魚類等,絕大多數均屬美國DNA檢測程序之列。
廈門檢驗檢疫部門稱,目前全球魚類消費過半屬于人工養殖產品,但很多養殖的魚類產品在標簽上卻標注為野生,有的則以普通魚類冒充珍貴魚。美國水產品進口商采取DNA檢測手段來確認魚類品種及是否海捕,主要是想以此來消除水產品以次充好、以養殖冒充自然捕撈的一些亂象。
廈門一水產品出口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檢驗檢疫部門的提醒,目前已同客戶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機制,跟蹤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通報信息,如實申報,消除隱患,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