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復旦大學醫學院近日傳出消息:利用一種“轉基因斑馬魚”,可直觀檢測到環境雌激素污染。日前,該項目已通過專家驗收。
環境雌激素廣泛存在于水、土壤和食物中,生物體內的環境雌激素濃度高于環境中濃度約數十倍。在過去50年,由于環境雌激素的干擾,全球男性精子總數降低40%、精液量降低20%。
3年前,由宋后燕、鐘濤教授領銜的項目課題組從美國引進并建成生物斑馬魚養殖科技平臺,同時引進的還有遺傳背景清楚的純種斑馬魚種魚。經努力,項目組克隆并鑒定了對雌激素類物質敏感的斑馬魚vtg基因啟動子,最終獲得對雌激素類物質敏感的F1代轉基因斑馬魚。專家介紹,這種魚可直觀、快速、敏感地顯示水環境中雌激素類物質污染,即便污染僅有極微量程度,轉基因斑馬魚的肝臟也會發射綠色熒光。目前,該成果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在國際、國內權威核心期刊發表論文8篇。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