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這個池子正在給魚兒吸氧
前日,武漢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空間布局規劃》,明確提出,三環線內不再養魚。那么,面對水資源不足、養魚二次污染這些難題,武漢水產養殖業新的出路在哪?有幸的是,近日,由武漢農業集團投資500萬元建設的“武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通過驗收。這意味著,武漢漁業養殖進入“工廠化”時代,并將掀起新一輪的養魚革命。那么,什么是“循環水養殖”,這種模式下,一條條魚兒是怎樣長大的,口感如何,價格貴不貴呢?為此,記者作了一番實地探訪。
圖為:過濾材料可過濾亞硝酸鹽等有害物
魚兒喝的水 人也可以喝
經過一片波瀾不驚的湖面,記者來到位于黃陂區武湖的循環水養殖場。傳統的淡水養殖,主要依靠大湖和池塘,基本是露天的養殖環境。如今,循環水的工廠化養殖方式,卻將養殖場從露天搬進了廠房。走進廠房內,這里僅有1000多平方米,十來個水泥砌成的養魚池只有兩名工作人員在操作。這些魚池中,養殖著花鰱、鱖魚、胭脂魚等品種。
“循環水系統主要用來養殖鱖魚、胭脂魚,花鰱是養來給鱖魚吃的。”養殖場負責人沈光輝介紹,所謂循環水養殖,簡而言之就是將養魚的水循環利用,從而達到節能的效果。這種養殖方式不具備傳統養殖的流水設施,每個養魚池之間互相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循環水系統,即每個養殖池有輸水管道與位于車間一端的水處理系統相連,可隨時根據需要將池內的水輸送到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再將處理后的水輸回養殖池內。
記者看到,循環水系統設備主要包括四個部分,沙濾罐、紫外線消毒器、生物過濾器和蛋白分離器。沈光輝介紹,生產用的水,由周邊的武湖引入,注入到每個水池中,由于魚兒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糞便等垃圾,要保持水體潔凈,系統每2個小時就要進行一次循環。首先,生產廢水通過管道進入沙濾罐進行雜質過濾;緊接著出來的水,進入生物過濾池,池中塑料狀的生物濾料上培養的是有益的生物菌,可以幫助分解水中的亞硝酸鹽、氨、氮等有害物質,為魚類生長創造了一個健康的環境;然后,再經過蛋白分離器,分解掉剩余的糞便、殘餌和纖維素;最后,過濾出來的水將進入紫外線消毒器殺毒,在途經紫外線消毒器的過程中,99%的細菌和病毒都會被消滅。“最后凈化出來的水可以直接喝。”沈光輝說,養魚先養水,決定魚產量和品質的關鍵因素就是水質,循環水養殖是最好的水產養殖方式。
畝產四萬斤 四季都有賣
廠房內的其中一個鱖魚養殖池內,密密麻麻的鱖魚,正在池底快活地游來游去,每條魚已經長到20厘米大小。“循環水養殖是工廠化養殖的模式之一,就是運用現代的設備和技術手段,使水產品處于一個相對被控制的生活環境中,處在一種較高強度的生產狀態。”技術人員小黃說,循環水養殖除了水質好,還有三大特色:其一,占地面積少,養殖密度大。眼下,魚池每立方米的水體可以養30公斤魚,一畝就是4萬斤魚,而傳統的池塘養殖量較高的情況下,一畝養殖量不過2000斤。相應的,每單位面積的產量就提高了19倍。其二,魚兒的存活率高。養殖池不像湖泊,隨便一個面積就有五六十畝,因為體積小,方便每天監控水質,一旦出現水質不達標,可以及時做出調整;同時養殖池還裝有供養設備,根據水池魚兒的生長狀況不間斷供養,其存活率可高達95%以上。
此外,由于養殖池面積小,魚兒在單位面積內的捕食速度加快,生長周期也加速。一傳統養殖模式下,一條魚苗長成兩斤的商品魚,需要9到10個月的時間;而循環水養殖,魚兒的生長期可以提前3個月。
那么,“喝”循環水、“吸”氧氣設備長大的魚,口感跟自然生態下生長的魚有沒有區別呢?
“循環水養殖相當于人為給魚兒還原了一個類似大湖養殖的生態環境,所以魚肉質鮮美,口感上乘。”小黃補充,也正是因為可以人為地控制環境,養殖產品的收獲和上市也不受季節和氣候的影響,一年四季都可以供應。
低成本養殖 外地有經驗
前日下午兩點左右,白沙洲水產商行的陳老板開著貨車來到養殖場,他打算進1000公斤鱖魚。從事水產生意多年,陳老板信息靈通,哪里有便宜質量又好的魚,他總會第一個知道。他告訴記者,來這里進過兩次鱖魚了,一次比一次銷得快,顧客點名要買。關鍵是,收購價也不高,每斤在24元左右,價格跟大湖養的差不多。“循環水養殖成本高,只能養些價值較高的魚才能保本,比如鱖魚、胭脂魚等。”沈光輝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循環水養殖最大的成本就是電費,一天用電量360度,一個月就是1萬多度,電費接近1萬元。具體到品種,以鱖魚為例,20個立方米的養殖池,需要投放的各種飼料包括活魚、魚蛋白等,每月的支出大約是3000多元,養半年計算,飼料成本接近2萬元;人工工資每人按1000元計算,3個人半年的工資就是1.8萬元。20個立方米的養殖池可產1200斤魚,如果魚的價值低于20元,養殖根本就不賺錢。
那么,既然養殖成本高,為何賣價不水漲船高呢?沈光輝解釋,眼下,循環水養殖模式在武漢剛剛起步,產量有限,低價賣是為了探索市場行情,以便日后擴大養殖面積。至于成本問題,在其他城市,已經通過技術手段降低了成本,實現大眾化水產品的養殖,相信也會在武漢實現低成本養殖。
記者了解到,這里的養殖品種,目前以進入批發市場和周邊小販收購為主要銷售渠道,后期隨著產量的提高,有計劃向商超渠道進軍。
破解“水”難題 各地在探索
“魚是人類攝取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自然水資源保護的呼聲漸濃,工廠化養殖是今后都市漁業發展的方向。”武漢市農業局水產處人士指出,傳統養殖方式如池塘養殖和網箱養殖,存在著占地面積大,適合養殖的地域有限,污染環境,容易因自然災害造成減產等劣勢。上世紀80年代,國家在大中城市郊區投資建設了一大批商品魚養殖基地。目前,不少商品魚養殖基地由于經營體制不順導致破壞性經營,池埂坍塌、水位變淺、設備陳舊老化,受養殖形勢低迷影響的企業又無力進行池塘改造,造成漁業設施老化。同時,由于受水資源逐漸枯竭的影響,現在許多養魚基地因缺少水源已無法養魚,養殖水面逐年減少。而大水面養殖水域的二次污染十分嚴重,水產資源遭到嚴重破壞,養殖水域生態失衡,加上水域過度開發,原有的生態資源遭到破壞。此外,還存在種群混雜,種質退化的問題。其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和產品安全性問題,難以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目前,淡水池塘養殖是我國水產養殖的主要形式,養殖產量占全國養殖產量的43%。與這種傳統的養殖方式相比,循環水養殖生產每單位水產品可以節約50-100倍的土地和160-2600倍的水,比傳統養殖節約90%-99%的水和99%的土地,并且幾乎不污染環境。從全國來看,天津和南方部分地區的循環水養殖模式已經比較成熟。
不過,目前,武漢的循環水養殖模式還在起步階段,面臨著成本高的問題。對此,該人士表示,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解決:其一,多養殖名特產品比如鱖魚、甲魚等,這些魚的價值高,可以彌補養殖成本高的問題;其二,提高水體的養殖規模,增長產量。眼下,每立方米水體只能養60斤魚,從外地和國外的經驗來看,這個養殖量可以提高到120斤;其三,擴大養殖規模,循環水養殖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節約用水,養殖規模越大,節約的水就越多。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