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由廬江縣水產辦、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等單位研制的“規模集約化池塘網箱養鱔技術研究”項目,日前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鑒定。該項目全面、系統、深入地研究了池塘網箱養鱔技術,實現了養殖產量、效益與品質同步提高,并進行了規模化推廣應用。
鑒定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該研究在苗種選擇、投放時機、網箱內外生態環境控制技術集成方面達國內領先水平。
黃鱔屬亞熱帶淡水魚類,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具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一直深受消費者喜愛。據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專家賴年悅介紹,在池塘中設置網箱養殖黃鱔,具有占用水面小,產量高,養殖周期短,見效快等特點。近幾年來,這種新型的養殖模式在我市發展很快,但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養殖密度的提高,其技術不成熟逐漸顯露出來,出現部分養殖戶養殖失敗、虧損,發展速度也一度受到抑制,所以生產中迫切需要破解網箱養鱔技術難題。對此,課題組根據黃鱔的生理特性、鱔種來源不確定性等因素,總結出深水加壓、鹽水浸浴、目測手剔三級剔選方法,快速、準確、簡便、易行,很快被鱔農接受,并迅速傳播到周邊鄰近地區。“規模集約化池塘網箱養鱔技術”研究成功,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野生資源,促進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對保護黃鱔的資源增殖具有積極意義。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