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草魚作為世界養殖產量第二位的養殖對象,是我國養殖面域最廣、受歡迎程度最高的養殖種類之一,對它的種質資源利用和良種選育工作卻嚴重不足。在近日由上海水產大學農業部水產種質資源與養殖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上海高校水產養殖學研究院共同主辦的“草魚種質資源挖掘與利用”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共同呼吁加強對草魚的種質資源的利用和良種選育。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上海水產大學等單位已開展草魚等家魚的種質資源研究,因為養殖環境不斷惡化,資源過度利用的局面并未扭轉,現階段對草魚的種質資源現狀可算一無所知。
近年來,由于過度捕撈、水域污染、水利工程建設等原因,導致草魚天然群體的生境巨變、破碎、隔離及惡化,草魚的天然資源已遭嚴重破壞并趨衰竭。在另一方面,由于許多家魚原良種生產單位和苗種繁育單位面對諸多生存壓力,對原種的保護和生產缺乏有效手段,擁有親魚的遺傳背景不清、繁育群體數量參差不齊、小群體近親繁殖等情況普遍存在,多年多代繁育群體進入天然水域,導致草魚種質退化,種質問題已成為當前草魚養殖生產主要問題之一。
與此同時,受人類活動的頻繁干擾以及對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草魚養殖環境不斷惡化,如水域污染、養殖面積縮小、一些草型湖泊的消失等。支撐草魚養殖發展的基礎設施和條件日益老化,同時草魚養殖環境的惡化也造成草魚病害的頻繁發生。為此,與會專家認為,切實加強草魚的種質資源的利用和創新,摸清現狀,籌劃基因資源研究,積極開展草魚的良種選育已經刻不容緩。
在正常的情況下,水產養殖的繁育應該定期從野外引入野生親本進行種質的改良,但由于上述原因,現在這樣的維護已經很難繼續。種質的退化帶來最直接的后果一個就是魚生長速度降低,飼料系數提升,養殖成本大幅增加;還有一個就是病害的頻繁發生,南美白對蝦養殖產業就是前車之鑒。而且,在目前普遍草魚價格普遍低迷的情況下,這兩個后果更是養殖戶無法承受的。
草魚在我省養殖量大,分布廣泛。在我省的云浮市,草魚的養殖量很大,是當地最主要的水產養殖品種,而且生產苗種供應粵西和珠三角地區。近年來,每到夏天,草魚常發生爛腮、腸炎等疾病。云浮市水產部門人士透露,本地草魚養殖都是個體戶自行繁育苗種,而絕大多數魚苗場存在近親繁殖嚴重的現象,造成品種種質老化退化,產量低。而羅定水產部門的負責人也表示,雖然現在當地草魚的種質問題還不算嚴重,但他們希望能找到合適的野生親本來更新品系,這樣就能從根本上解決生長慢,發病多的問題了,而且產量和經濟效益肯定會有明顯增長。據了解,云浮市水產部門正籌劃從長江流域和我省西江流域尋找野生草魚親本,用以更新品質,研究項目已上報省科委。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