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盡管事情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但對廣東英德市大站鎮黃崗村村民伍上標來說,半個多月前一場突如其來的“滅頂之災”,讓他至今仍未回過神來。
“我在水庫養了十多年的魚,沒想到一次就全死光了。”10月19日,看著已經空置的近百個魚箱,伍上標欲哭無淚,他告訴記者,半個多月前,自己精心飼養的近數十萬斤倒刺鲃突然全部死亡,損失達數百萬元。
與伍上標有著同樣遭遇的,還有長湖水庫130多戶養殖戶。據官方統計,10月3-5日,英德市長湖水庫突發網箱養殖魚(倒刺鲃)大量死亡,短短三天時間,當地政府共填埋死魚36.2萬斤,以市場最低價格13元/斤計算,養殖戶損失至少達500萬元。
網箱養殖魚突發死亡 這個國慶,英德市大站鎮黃崗村委的130多戶養殖戶經歷了地獄般的煎熬。
10月3日早上6時許,正在家里睡覺的伍上標被急促的手機鈴聲吵醒。電話那頭,負責喂魚的工人焦急的向他匯報“老板,你趕緊過來,魚快不行了”。
顧不上洗漱,伍上標匆忙趕到自己設在長湖庫區杉樹坑附近的養殖區,眼前的一幕把他嚇愣了,超過4千平方米的養殖湖面上,白花花的一片全是死魚。
“快,趕緊增氧!”回過神來之后,伍上標趕緊組織工人開動增氧機,往網箱里撒增氧粉,但卻收效甚微。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伍上標眼睜睜地看著一百多個網箱里越來越多的魚上浮,翻肚。
“這批魚已經養了2年多,總共有近30萬斤,現在一夜之間全沒了!”10月19日,指著自己100多個已經全部收網的魚箱,伍上標無比心痛的告訴記者,為了飼養這批魚,自己不僅將全部財產投入了進去,還借款100多萬,現在魚死了,自己也“完全破產了”。
多位養殖戶向記者反映,早在9月30日,位于水庫上游的幾家小型養殖戶就出現了死魚的情況,但由于死魚數量較少,并沒有引起中下游養殖戶的重視,從10月3日開始,死魚范圍逐漸擴大,便最終殃及整個水庫范圍的130多戶養殖戶。
10月19日,長湖倒刺鲃水產專業合作社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從9月30日至今,發生在長湖水庫的“死魚事件”,共有100余戶養殖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據合作社初步統計,死魚總數近90萬斤,折合人民幣1120萬元,與官方提供的填埋36.2萬斤有較大出入。
“這是我們挨家挨戶檢查網箱登記的。”該負責人說,在這次災難中,有近20戶養殖戶因魚全部死亡完全破產,損失相當慘重。
養殖戶質疑水質污染
為什么魚會出現如此大面積的死亡?10月19日,在長湖水庫從事養魚多年的養殖戶羅先生告訴記者,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黃崗村村民就開始在長湖水庫大規模養殖倒刺鲃,雖然偶爾也會出現少量死亡的情況,但像這次如此大規模集中死亡,卻從未遇到過。
“我們懷疑是上游工業園在國慶放假前偷排污水,最后污水流到水庫,并造成了魚缺氧死亡。”羅先生說,長湖水庫上游的水源來自滃江,而滃江流過當地一個新建的華僑工業園,如果9月30日左右工業園偷排污水,流經約20公里河道之后,大約在三天之后到達長湖水庫,而此時也正是死魚的時間。
多位村民向記者表示,其實在死魚發生之前,他們就已經開始質疑工業園在偷排污水,因為近兩年來,長湖水庫的水從最初的碧綠色,逐漸變成了現在的黃褐色,“水質下降得很厲害”。
10月19日,記者來到位于英德市東華鎮的華僑工業園,發現這里林立著幾座建好的化工廠、電池廠、油漆廠等,而在英華大橋一側,一條剛建好的排污管道正對著滃江河。
然而,養殖戶的質疑遭到了相關部門的否認。10月19日,英德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盡管華僑工業園位于長湖水庫的上游,引進的企業也有很多污染較大的企業,但都建好了污水處理廠,至于記者發現的那條對著河道的排污管道,“應該是用于排放生活污水的”。
“如果滃江的水有異樣,按規定監測站必須上報給我們,但是我們沒有接到類似的報告。”10月19日,英德市環保局林副局長介紹,10月3日死魚發生當天,英德市環保局在老虎灘、黃崗坑等5個地點采水樣,根據環境污染特點和魚類敏感因素,重點檢測河水中的銅、鋅、鉛、砷、汞、鎘和氰化物的濃度。根據當日中午13時得出檢測結果:5個河段水樣所測項目監測濃度全部達到地表水功能標準,長湖庫區內3處河水水質達到漁業水質標準。
初步排除細菌感染 事實上,事件發生后,英德市畜牧水產局負責將長湖水庫網箱養殖的6尾不同品種的魚,送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檢測,根據10月6月的一份《檢測報告》顯示,初步排除細菌感染導致網箱養殖魚死亡的可能性。
“根據調查,目前初步診斷長湖水庫網箱養殖魚死亡的原因是缺氧。”英德市畜牧水產局一位負責人介紹,導致缺氧的原因,“一是水體日趨富營養化,耗氧量大;二是國慶期間下雨偏少,新鮮水補充少,水體流動慢;三是因季節性原因,日夜溫差大,上下層水溫差明顯,底下的有機物被帶上來,造成上層水質缺氧;四是這些養殖區存在多年,網箱的側翼很臟,長期積累著飼料等有機物,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消耗氧氣,又阻擋網箱內外的水質對換。”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大面積的水庫因水面積較大,空氣與水體中的氧氣交換量較大,網箱養魚出現缺氧的情況很少見,而且,即使是缺氧,也不可能導致這么大量的死魚。他說,養殖戶發現死魚后采取了增氧措施,按常理來說,如果真是缺氧,應該可以挽救部分魚,但沒什么效果。
根據環保局10月5日的水質檢驗報告,氟化物和重金屬錳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標。其中,錳的標準限值為0.1mg/L,而水樣中錳的含量達到了0.23mg/L,超標高達130%,“這說明水庫可能存在重金屬污染。”
10月19日,英德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魚類是缺氧死亡,因此政府暫無賠償漁民的計劃。
“我們希望政府能徹查這次死魚的原因,并保證水庫的水質,避免以后再遇到這樣的情況。”漁民羅先生表示。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