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夕和
時間已進入六月初,江蘇省南美白對蝦外池塘養殖已投苗25天左右,連云港、鹽城地區小棚標粗投放的池塘對蝦規格有的已超過5cm。隨著氣溫的升高,近期對蝦養殖的外池塘水溫已超過20℃,對蝦養殖過程中的常見疾病將進入高發階段。白斑綜合征是對蝦的常見疾病,對對蝦養殖的危害較大。過去的2-3年中,我省南美白對蝦的白斑綜合征的發病呈現下降趨勢,有的地區2016年已看不到該病的發生。
近一周以來,江蘇省部分外池塘養殖的南美白對蝦發現嚴重的白斑綜合征病毒的感染,出現掉苗死蝦現象,特別是在小龍蝦養殖主產區的南美白對蝦養殖池塘發生多見,給對蝦養殖戶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磥砟厦腊讓ξr的白斑綜合征病毒并沒有離我們而去,廣大養殖戶應該注意關注該病的發生與防控。
一、白斑綜合征發病情況
對蝦白斑綜合征是由白斑綜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病蝦一般停止攝食,行動遲鈍、體弱,彈跳無力,漫游于水面或伏在池邊、池底不動,出現死亡。病蝦體色往往輕度變紅或暗紅,部分蝦體的體色也不會改變。發病初期可在頭胸甲上見到針尖樣大小白色斑點。并且可見對蝦腸胃還充滿食物,頭胸甲不易剝離。病情嚴重的蝦體較軟,白色斑點擴大甚至連成片狀。有嚴重者全身都有白斑,有部分蝦伴肌肉發白,腸胃沒有食物,手擠壓能擠出黃色液體,頭胸甲易剝離。病蝦的肝胰臟腫大,顏色變淡且有糜爛現象,血凝時間長,甚至不凝。
南美白對蝦白斑綜合征病程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發病一般蝦池發病后2-3天,最多也不過7天可使全池蝦死亡。病蝦小者體長4厘米,大者7-8厘米以上。因此對蝦體早期白斑病的確切診斷至關重要。對蝦白斑綜合征主要是水平傳播,經口感染,健康的蝦吞食后感染,或健康的蝦吞食病蝦、死蝦后感染。
二、防控
1.嚴格對蝦苗種產地檢疫。應采購白斑綜合征病毒檢測為陰性的對蝦苗種,不從疫區和疫情不明地區引進蝦苗。
2.適當降低放養密度,多實施蝦魚混養、蝦蝦混養。對不同模式的池塘投放不同密度量的蝦苗,一般在以往的投苗密度下減少投苗量10-20%左右。養殖過程中及時捕撈規格大的成蝦上市,降低養殖密度,捕撈過程中盡量小心操作,避免引起對蝦產生應激反應。可在主養魚塘中混養50尾/畝左右的草魚、鯰魚、鯉魚或者30尾左右的異育銀鯽魚種,也可以按照8:2的比例混養羅氏沼蝦,讓混養的魚在對蝦發病時攝食病蝦或死蝦,切斷傳播途徑,控制蝦病的發生。
3.加強健康養殖管理。外塘養殖的池塘應有獨立的進出水口,嚴禁串聯進排水,同一水系不提倡大面積成片養殖。加強早晚巡查,觀察蝦的攝食和活動情況。
4.加強水質管理。改善水質環境,可適當施用微生態制劑;保持適當水量和水體穩定,不頻繁換水,以提高對蝦的抗應激能力或抗病力;換水時切忌將患病蝦池水未經消毒排入進水渠,在加注新水時要避免將病原已經污染的溝渠水引入池塘,并避免劇烈沖刷池底。
5.做好無害化處理。對患病池水體和接觸疫病水體的工具、器皿、人員消毒殺菌處理,切斷病原傳播途徑。及時撈出病死蝦,采用焚毀、掩埋、高溫等方法,進行無害化處理。
6.內服藥餌。對于沒有發病的對蝦,飼料中添加免疫增強劑進行預防,如β-葡聚糖、殼聚糖、多維等,提高對蝦的抗病力。同時,也可使用中草藥(板藍根、大黃、魚腥草混合制劑)進行預防。
三、建議
全省各縣水生動物防疫機構應加強南美白對蝦白斑綜合征等重點疫病監測,及時全面掌握發病情況,一旦發現疫情,迅速上報省級漁業主管部門和省水生動物預防控制中心。各養殖戶朋友也應定期關注當地的水產養殖病害測報信息,及時掌握當地南美白對蝦白斑綜合征的發病流行情況,以在對蝦疫病防控面前更加主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動態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