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去年全省小龍蝦養殖面積為57萬畝,今年將擴增到120萬畝。昨日,省水產辦透露,小龍蝦(克氏原螯蝦)已成為我省經濟出口的支柱產業。
據了解,目前我省已實現小龍蝦從生產到加工到銷售的一條產業鏈,發展較快。從前幾年的幾角錢一公斤到如今平均5-13元一公斤的收購價。目前,僅武漢市的小龍蝦養殖面積就有五六萬畝,年產值達五六億元。全省年出口創匯可達五六千萬元。省水產辦負責人稱:“今年,全省小龍蝦的養殖面積預計擴增到120萬畝,出口量保持在70%以上。”
曾被列入湖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可對省內生態造成較大危害的小龍蝦,如今卻成了我省經濟出口大戶。在發展小龍蝦經濟效益的同時,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又如何估量呢?
武漢市小龍蝦協會相關負責人說,以往,野生小龍蝦占很大比例,它們有個“壞習慣”就是喜歡到處打洞,堤田受其危害最深。隨著近幾年小龍蝦市場需求量大漲,野生小龍蝦數量已大幅減少。而在去年,由科研人員研制出的小龍蝦與中稻輪作模式,使小龍蝦人工規范養殖成為現實。科研部門還專門研究出在養殖小龍蝦的水塘中間,種植水草將其圍住,可限定龍蝦的打洞范圍,極大減弱了它的破壞性。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