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日前從湖北省科技廳獲悉,湖北省“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淡水名優水產健康高效養殖技術及產業化示范”通過專家技術鑒定,總體研究水平為國內領先,其中,黃鱔的繁育技術、長吻?的營養和飼料研制、鱖和河蟹的湖泊放養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等單位參與的“淡水名優水產健康高效養殖技術及產業化示范”項目針對湖北省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組織了跨系統、多學科的聯合攻關,實行產、學、研緊密結合,獲得了多項重要的創新性成果。
據介紹,這些成果包括:建立了黃鱔、長吻?、黃顙魚、鱖等健康高效的養殖模式,完善了黃鱔人工繁育技術,提出了長吻?動態投喂管理體系,解決了黃顙魚高死亡率的難題,建立了中華鱉早繁技術及無公害養殖技術;合理評估了鱖、河蟹和青蝦的養殖容量和生態效應,提出了鱖的湖泊放養措施和管理模式,建立了河蟹漁產潛力的計算公式及最適放養模型,提出了湖泊青蝦資源評估和增殖技術,為產業化生產提供了技術保障。
目前,這一項目共發表論文73篇,申請專利12項;制定技術標準17項,其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12項;獲得綠色食品和無公害水產品(或產地)認證29項;培養研究生32名,技術培訓1.6萬人次。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