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真假魚翅”風波未平,又傳重磅消息:四分之一即食水產干制品被檢出菌落總數超標!廣州市工商局昨天(14日)公布,近日抽檢60批次即食水產干制品,其中15批次的魷魚絲、鰻魚絲等被檢出菌落總數超標,7批次同時被檢出大腸桿菌超標。值得注意的是,15款不合格產品中,有4款商品外包裝上標稱的生產單位竟是某“包裝廠”,另有8款商品包裝上也未明示原產商信息,消費者難以查找到生產廠家索賠。目前,工商部門已要求相關問題食品悉數下架。
15批次魷魚絲、鰻魚絲已悉數下架
廣州市工商局近期委托檢驗機構對我市流通環節銷售的60批次即食水產干制品進行了抽檢,涉及到的檢驗項目有標簽、酸價、過氧化值、二氧化硫殘留量、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鈉、安賽蜜、甜蜜素、脫氫乙酸、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經檢測,實物質量合格45批次,實物質量合格率為75%。
記者在工商部門提供的不合格食品信息匯總中看到,被檢出菌落總數超標的15批次即食水產干制品中,7批次同時被檢出大腸桿菌超標。
工商部門透露,微生物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由個別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殺菌這一環節沒抓好,原料中的微生物沒有殺滅干凈所致;也可能因為生產工藝和包裝工藝不完善,在產品運輸、貯存、銷售方面不注意運輸、貯存的衛生條件,會導致產品受到污染。如果食用了這些微生物指標超標的產品,會引起易感人群腹瀉等癥狀。
記者昨天從廣州市工商局了解到,該局已對檢測不合格的食品采取了下架、封存、立案查處等措施,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
不合格產品大多是分裝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不合格的產品大多是標稱分裝商分裝的產品。以上15款不合格產品中,有4款商品外包裝上標稱的生產單位竟是某“包裝廠”,另有8款商品包裝上也未明示原產商信息。
工商部門昨天向本報透露,這種再次分裝的產品如果包裝工藝控制不好極易造成微生物指標超標。
消費提示:魷魚絲色澤太艷或不合格
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在選購“魷魚絲”等年貨時,做到“四查”:
首先,要查看產品標簽是否完整,包括產品名稱、凈含量、配料表、制造者或經銷者的名稱和地址、產品標準號、生產日期、保質期、貯藏條件,特別要注意是否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其次,要查看包裝是否密封、有無破損,盡量選購帶包裝的動物性水產干制品,不購買散裝動物性水產干制品,因其容易受到污染;
同時,要查看生產日期,盡量購買近期生產的產品;
此外,還須查看外觀,這也是消費者容易忽視的方面,由于各種口味的產品有它應有的色澤,選購色澤純正的,不要挑選色澤太艷的產品,要選擇表面干爽的產品。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