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它的學名叫曼氏無針烏賊,已在我們的餐桌上消失了20多年。記者昨日獲悉,成功養殖曼氏無針烏賊的寧波大學烏賊課題組,今年春節向市場限量出售1000只活烏賊。
曼氏無針烏賊后端無骨針,人稱東海“四大海產品”之一,我省歷史上最高年產量達到6萬噸左右。但由于濫捕濫撈,導致該品種衰竭,目前已非常少見。現在流行于市的烏賊多為產自外海的有針烏賊,俗稱金烏賊。
記者昨日在奉化養殖現場看到,一盞掛在池塘上的白熾燈剛一點亮,立即有無數比硬幣稍大的深褐色烏賊游向燈光中心水面。它們或舞動觸須歡快嬉戲,或用腕足捕捉食物大口吞食。這烏賊天性膽小,稍一震動,就會本能地噴出墨汁麻醉自己,所以幾乎無法捕到活的烏賊。當地一位老漁民告訴記者:“做了一輩子漁民,從來沒有捕到過活的烏賊。寧波大學的教授們居然能夠養殖烏賊,真是服了。”
寧波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的蔣霞敏和王春琳教授,就是這種曼氏無針烏賊人工繁殖與養殖試驗研究課題的主要成員。2004年初,他倆通過各種途徑開始嘗試曼氏無針烏賊人工育苗,但首次育苗并不順利,很多烏賊苗被凍死。第二年,課題組又開展了規模育苗和推廣研究,共育苗種近3萬只,其中2萬只用于養殖試驗,另1萬只在東海南韭山列島附近海區進行了人工放流。去年,首次實現了一年繁殖兩次進行兩茬養殖的重大突破,養殖面積達113畝。去年底,在奉化臭皮匠水產養殖場收捕了1624只曼氏無針烏賊。
據水產專家介紹,寧大烏賊課題組的這一成功養殖,立即傳遍整個水產養殖界,而此前尚無養殖成功的先例。寧波、臺州等地的一些賓館飯店紛紛慕名上門求購曼氏無針烏賊,但由于數量有限,這次僅銷售了1000只,平均每只要50元左右。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