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何建國在會上對體系一年的工作進行總結,針對目前養殖業存在的許多問題,他談到,2012 年蝦體系針對養殖方面建立了5套適合中、低鹽度,以草魚、革胡子鯰、軍曹魚、美國紅魚、石斑魚等為防控因子的對蝦主要病害生物防控技術,在北方建立以半滑舌鰨等為防控因子的對蝦主要病害試驗技術。
而各育種崗位科學家也就 2012 年所負責的對蝦選育情況進行介紹,隨后,南方和北方養殖崗位,病害崗位等科學家等分別就各自崗位全年的工作進行總結報告,并就 2013 年的具體工作進行介紹。
據悉,當天共計約 100 人參加了會議,會后蝦產業體系還將與國家貝類產業技術體系針對部分養殖問題進行交流。
國家蝦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何建國
革胡子鯰對對蝦WSSV的防控作用,實驗結果表明,3尾500克和1000克的革胡子鯰對9尾和20尾的病蝦有很好的防控作用。3尾500克的魚對30尾病蝦防控效果較差。3尾1000克的魚對30尾病蝦的防控效果比500克的魚要稍微好一些。
中國明對蝦育種崗位科學家王清印
2012年中國對蝦“黃海3號”越冬親蝦8600多尾,平均體長16.23cm,越冬成活率85%。采用越冬親蝦繁育優質仔蝦苗種5.5億尾,培育無節幼體10億尾。現親蝦6600尾。示范養殖480畝,平均畝產量61.33千克,較商品苗提高近11.55%,在山東、河北和遼寧等沿海城市推廣養殖面積近2000畝。
斑節對蝦育種崗位科學家江世貴
培育的斑節對蝦“南海1號”優質苗種3500多萬尾,在廣東、海南、江蘇等地進行了推廣示范養殖,建立示范基地多個以及高位池養殖模式、魚蝦混養模式和土塘粗養模式等3種新品種配套健康養殖技術;年示范及推廣養殖面積達到6000多畝。
凡納濱對蝦育種崗位科學家陳曉漢
連續5代選育獲得凡納濱對蝦“桂海1號”新品種,2012年通過了全國水產原、良種委員會審定。
北方區病害防控崗位科學黃倢
研制優化了12種對蝦主要病原的現場檢測試劑盒;另外WSSV、IHHNV、HPV和YHV有陽性檢出,凡納濱對蝦仔蝦及成蝦階段IHHNV帶毒率較高,且成蝦存在與WSSV混合感染的情況。
華東區病害防控崗位科學楊豐
“偷死病”使對蝦養殖業受到了嚴重沖擊,但不是由單一病原引起的疾病。有弧菌說,新病毒說,病毒和細菌混合感染說等等,但至今病原尚不能確定。
南方養殖崗位科學家李卓佳
養殖水環境菌-碳調控技術應用:對蝦高密度集約化養殖中,在水體添加一定的糖蜜+芽孢桿菌,可促進對蝦生長,提高產量和成活率,降低料比和成本 。
北方養殖崗位科學家李健
利用三疣梭子蟹和半滑舌鰨作為對蝦養殖主要生物防控物種,二者適宜放養密度分別為1000-1500只/畝和20-30尾/畝。
營養與飼料崗位科學家劉永堅
2012年蝦料產量達168.32萬噸,較2011年的產量(151.17萬噸),增幅達到11.34%,三大廠家約90萬噸,占53%。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會議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