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月20日,藤縣杰華黃沙鱉養殖合作社社長吳焯孟順利通過了專家組的評審,成為廣西創新計劃2012年度“科技種養能手”之一。
2012年,合作社的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銷售市場已擴展到廣東、上海、浙江等地。
吳焯孟,藤縣金雞鎮新民村人,初中畢業后就到廣東打工。2007年,從廣東回來的吳焯孟,看到藤縣金雞鎮水利樞紐建壩蓄水后,在大壩上游約200米處,即北流河溪的新民村義昌口自然村的淹沒區內,形成了一大片的山塘、水庫,于是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道,從桂平引進黃沙鱉養殖技術,成立了藤縣杰華黃沙鱉養殖合作社。
2007年,在租地建場、引進黃沙鱉種苗過程中,由于資金短缺,養殖場運作曾經一度陷入停頓狀態。后來,吳焯孟在銀行貸款200萬,縣畜牧局則幫助合作社對養殖場建設進行了規劃和技術指導。至2009年,養殖場終于建成,養殖場有黃沙鱉親鱉池8畝,標準育苗池10多畝,幼苗池塘25畝,花鱉池塘80多畝,孵化室一間(50平方米),100立方米冰庫一座,育苗保溫棚2000平方米,工作和生產用房1100多平方米,培育親本鱉5000多只。
由于經驗不足,吳焯孟他們剛開始養殖的鱉苗存活率不高,而且生長速度很慢。一般來說,鱉的養殖周期在3至5年之間,按照當時的情況,5年內也難有鱉上市。于是,吳焯孟重上桂平,虛心向桂平的鱉養殖前輩學習養殖技術。他了解到鱉有“喜陽怕風、喜靜怕驚、喜潔怕臟”的習性,同時在雌雄比例、飼料營養、投喂量和投喂次數、水質、溫度、疾病防治等方面都有很嚴格的要求。回來后,他將學到的知識運用養殖上,并請縣畜牧局的技術人員多次進行技術指導,鱉的存活率有了明顯的提高,生長速度明顯加快,到去年10月,已經有大批成年鱉開始上市。
初次嘗到了成功味道,吳焯孟的信心更足了,合作社決定加大投資,擴大養殖規模,目前,共計投入資金1300多萬元,并將繼續加大投資,力爭在2013年年底擴大到200畝的商品鱉養殖池塘。
吳焯孟以杰華黃沙鱉養殖小區(場)為依托,積極帶動周邊農民入社,從事水產養殖業,并進行免費技術指導,組織社員技術培訓,實行“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社員養殖的水產品實行保價回收。目前,已有168多戶農民加入了杰華黃沙鱉養殖專業合作社,讓更多的人走上了養殖致富之路。 如今,吳焯孟信心十足,要將杰華黃沙鱉養殖專業合作社打造成廣西最大的仿野生黃沙鱉水產養殖供應基地之一。(林偉寧 蘇美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