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昨天早上6點多,雷峰塔下的“西湖漁亭”重新開市。不少常來買魚的市民發現,戴著烏氈帽的紹興漁老大已換成了杭州本地的袁浦人。
利潤減少是退出的原因?
5年前,董志興帶著20余名紹興老鄉競標成功,開始在西湖漁亭賣魚,生意一直很好,去年一年營業收入就有近200萬元。
今年3月份開始,生意就一直不太好,最差的時候,每天只有三四百元的營業收入。
昨天下午,記者撥通了西湖水域管理處原捕撈大隊隊長、紹興漁民董志興的手機:“其實我們不想走。”他的言語中透著不舍。
紹興漁民遭遇誠信危機?
據介紹,每年西湖水域管理處都會往湖里放養幾萬公斤的魚苗,湖里的魚不會因為捕撈而減少。“但買魚的人還是少了。”董無奈地說。
前段時間,董志興他們在往西湖里放魚苗時,邊上的市民都在議論:“放進湖里的魚看上去有一公斤重,說不定是從水產市場批發來的。”
“0.4公斤到1公斤之間的魚苗叫‘老口’,也屬于魚苗。”董志興覺得委屈。西湖水域管理處的工作人員表示,魚苗有大有小,但董志興他們放的魚苗的確偏大了些。
在西湖里養魚限制太多?
另一位紹興漁老大說,自小長于水鄉的他們習慣在河里完成日常洗刷。到了杭州,一些漁民還是蹲在岸邊剖魚,然后順手把魚內臟扔進湖里。
但這樣做很容易造成湖水的富營養化,董志興還因此被罰了款。再加上不能向湖里的魚喂飼料等規定,他們覺得在西湖里養魚太受限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他們今年競標的積極性。
落選只是競爭的結果?
據了解,“西湖漁亭”的新漁老大全是西湖區袁浦鎮人。昨天凌晨3點多,他們就開始在湖里捕魚,到上午9點多已經收獲了15公斤魚蝦。雖然數量不是很多,但捕到了兩條相當難得的野生鰻魚。“大的那條要賣200元錢呢!”漁老大們笑稱是迎來了一個開門紅。
漁民葛阿華說:“我們以前在錢塘江里捕魚,現在到西湖里來練練手。”他認為,西湖魚已經是杭州的標志,只要踏踏實實養殖,老老實實做生意,就不愁沒市場。而對紹興漁老大的“落選”,西湖水域管理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稱,競標過程是公開的,“只是換了一個承包商而已。”
市民們表示,只要魚的質量能保證,而且不漲價,他們自然還會光顧西湖漁亭。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