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3月中旬,首批蕭山產的美國斑點叉尾鮰凍魚片擺上了美國超市的貨架。這些鮰魚原產美國密西西比河,如今卻以工業成品的形式回老家。從去年起,杭州市蕭山區開始大規模引進美國鮰魚,今年已有45萬尾放養在圍墾魚塘。
近幾年浙江省從養殖南美白對蝦,到如今大規模引進美國鮰魚,浙江農戶采取了類似“來料加工”的外貿模式,從原產地引進暢銷物種,然后經過培育養殖后再出售給原產國市場,獲得了可觀的收益。
蕭山養殖戶看中美國鮰魚
蕭山區原先大規模養殖南美白對蝦,經過數年發展已經出口全球多個國家,可是近幾年來對蝦市場漸漸過了高峰期,當地的對蝦又有些過度養殖,因此蕭山區一直考慮引進新物種接替,并且防范可能出現的市場波動。
美國斑點叉尾鮰正是他們看中的新“客人”。蕭山區科技局章光亮對當地水產環境比較熟悉,“蕭山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河網發達,東片的水偏咸偏堿,南片的水比較淡,更適合鮰魚生長,而且各項指標和原先的生長環境都非常相似。”
當地水產科技公司的資料顯示,斑點叉尾鮰魚又稱為美洲鯰,為淡水溫水性魚類,適溫廣、生長快,容易飼養和捕撈,因此目前鮰魚、羅非魚和鰻鱺等三個淡水品種已被國家列為產業開發對象。
浙江北極品水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仁偉說,美國鮰魚全身除了脊椎骨架以外,其他骨頭很少,因此食用和加工就容易些。現在鮰魚的國際市場前景很不錯,價格也比較穩定。今年3月份推廣養殖技術時,數百名養殖戶把會場都擠爆了。
當地還有專業農戶特地考察了美國市場。歐美人主要食用金槍魚、三文魚、鱈魚,但是最近幾年鮰魚的消費量急劇增加,被列為第四大暢銷魚類。美國人均鮰魚消費量在十年內翻了一番,市場份額還在遞增。
尤其是在2003年越南鯰魚被美國判為傾銷以后,隨著稅率的提高,產品競爭力大幅減弱,而美國相關養殖業受氣候變化和成本上漲的影響,養殖面積減少,因此供應更加緊張,美國每年有2-3億美元的消費量將通過進口彌補。
普通農戶可以增收5萬元
浙江北極品水產有限公司工程師吳建軍介紹說,鮰魚的養殖需要兩年時間。從魚卵孵化至小魚,再從小魚長至成品魚分別需要一年時間。鮰魚對生長環境適應性強,最早一批魚苗是兩年前引進的,如今后代數量增加了200倍。
當地技術人員發現,由于南美白對蝦的適宜溫度為28-32℃,鮰魚的適宜溫度在0-38℃,對生長溫度的要求比較低,使鮰魚養殖可以充分利用對蝦養殖的水塘和設施,因此他們采取了輪養對蝦和鮰魚的方法。
這一辦法類似水稻和小麥換季種植,尤其在9-10月份,南美對蝦空塘期間養殖鮰魚,實行蝦魚輪養可以提高池塘的利用率,還可以改善魚塘的水體環境和抑制病害的發生。
在養殖美國鮰魚的水塘中,農戶還適量放養了白蓮花魚,它不僅和鮰魚沒有沖突,而且還能夠清理鮰魚的糞便,這些白蓮花魚在農貿市場可以賣到每斤3-4元,成為鮰魚養殖的副產品。
據估計,目前浙江養殖的鮰魚總量為178-180噸,每噸大約有2000尾,和每畝池塘的放養數量大致相當。養殖戶賣給加工廠每噸定價9000元,除去飼養和人工成本,每噸凈利潤大約1500-2000元,放養30畝的普通農戶可增加5萬元收入。
引進物種再銷往原產地
今年春節前,第一批鮰魚被收購后運至位于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浙江北極品水產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工人們經過分揀、剖殺、冷凍等加工工藝,很快制成了鮰魚凍魚片和魚肚,以每斤1.9美元的價格被美國進口商收購。近幾年,浙江省引進了不少物種提高農林牧漁的附加值,從而改善了當地農民收入。今年上半年有3546只法國哈伯德種雞漂洋過海,定居浙江德清佳德種雞場,還從俄羅斯引進了西伯利亞鱘,并成功出口浙江產的第一桶魚子醬。
有人把引進物種比喻成外貿行業的“來料加工”。浙江農戶通常會選擇那些在原產國市場熱銷的物種引進國內,經過培育繁殖后再賣給原產地,這一辦法最大的好處是產品銷路有很大保障。
因為農產品幾乎都涉及到各地市場的飲食口味和生活習慣,因此這些農產品一般都銷往國際市場。比如鮰魚魚片在美國市場的零售價可以達到每磅3美元,而在國內農貿市場卻只有4-5元的單價。
大量養殖戶從中嘗到了甜頭。蕭山在兩年前引進了一種被稱為美人紫葡萄的新品種,屬于提子和葡萄的雜交后代。當地有一位種植大戶種植了數十畝葡萄,每年產品都一售而空,今年又在臨浦鎮承包了200畝荒地擴大種植。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