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北京市近期發生了食用織紋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長春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昨天要求長春市任何餐飲單位不得采購、加工和銷售織紋螺;并提示消費者誤食織紋螺后,如發生口唇麻木等類似神經系統癥狀的,要立即到醫院就診。
織紋螺(Nassariidae),俗稱麥螺、白螺或者甲錐螺,屬軟體動物肉食螺類,廣泛分布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其外形特征表現為尾部較尖,螺體細長,寬度約0.5厘米,成熟個體的體長在1~2cm左右。由于其味道鮮美,沿海居民普遍有食用織紋螺的習慣。有關資料表明,織紋螺本身無毒,其致命的毒性是在生長環境中獲得的。織紋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痹性貝類毒素,類似于河豚魚毒素,中毒病人主要呈神經性麻痹癥狀,死亡率較高。食用后可引起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癥狀,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個小時。
北京市近期發生了食用織紋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近年來,我國其他省份也曾多次發生過織紋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長春市衛生監督部門采取了積極的控制措施,嚴查進貨渠道,加強市場和餐飲業監督管理,并責令全市經營者停止購進和銷售織紋螺。
衛生監督機構提醒消費者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購買和食用織紋螺,誤食織紋螺要立即到醫院就診;如發現餐飲單位采購、加工和銷售織紋螺,可及時向衛生監督機構舉報。
相關新聞長春市場暫未見織紋螺
有關部門近期將通過進貨憑證調查海產品“真身”
近日,衛生部發出公告,禁食織紋螺。長春市民和相關部門也都采取行動。長春一工商部門知道此消息后立即要求轄區內的市場對螺類產品下架,清查是否來自閩、浙和粵等沿海省份,查清后暫時恢復銷售。記者了解到,目前還沒有在長春市場發現織紋螺。由于對織紋螺的長相不是很能說得清,相關部門查詢時,主要是通過進貨憑證和進貨渠道進行調查。
知禁令立即下轄區調查
昨日一大早,長春一工商部門領導看到報紙轉載的《衛生部公告禁食織紋螺》一文后,立即部署對轄區內十余家銷售水產品攤床進行調查。為了保險起見,同時建議銷售商先將螺類產品下架。織紋螺長什么樣子?什么樣的螺是織紋螺?面對銷售商的追問,工作人員立即向多個部門詢問,因為如果下架的不是織紋螺,會給銷售商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通過上網查詢以及檢查經銷商的進貨途徑和相關證明,工作人員確定轄區內的螺類都來自大連,而且都是白色的小海螺等,不是俗稱為“小黃螺”的織紋螺。當日中午,由于仍沒接到上級部門指示,工作人員通知經銷商可以繼續出售,但一旦有詳細的規定下達,希望銷售商能積極配合。記者了解到,該工商部門對食品質量相當關注,他們會從網上、報紙等媒體獲取相關的食品質量信息,并以最快的速度出擊,保證公眾的食品衛生安全。
長春市場暫未見織紋螺
昨日,記者走訪了長春幾家水產品批發市場,并沒有見到織紋螺。一位銷售商說,早上開業時確實有工商部門要求先把螺類產品下架。經過一個上午的調查,發現市場內沒有禁食的織紋螺,中午螺類產品又恢復了正常經營。記者見到市場內經營的海螺類產品約四五種,大部分都是個頭較大的圓海螺,只有一種體積較小、俗稱“小海丁”的白色海螺同織紋螺外形酷似。一位銷售商說,他們出售的“小海丁”生長在深海,不會有毒。報紙上禁食的“織紋螺”,在兩年前她曾進過一批貨,但長春人不“認”這種螺,不好賣,所以去年和今年就再也沒有進過。她說織紋螺呈黃色,約有兩三厘米長。記者了解到,長春的螺類銷售并未因“織紋螺”受到影響。
“索證”調查海產品“真身”
記者電話聯系到長春市水產公司,想詢問在長春水產市場上是否有織紋螺出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公司只是管理業戶的經營,只要業戶手續齊全具體出售什么產品公司并不干涉。記者隨后從長春市衛生局衛生監督管理所了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法》規定:禁止生產經營河豚、織紋螺等有毒、有害食品。從他們目前對長春水產品市場調查的情況來看,暫未發現織紋螺。但織紋螺具體的樣子,一些工作人員也說不清,只是從網上查詢得知織紋螺生活在潮間帶,一般吃一些海水沖上來的動物腐尸或是海藻,所以人們給織紋螺又起了一個名字叫海上清道夫。織紋螺是一種海螺的總稱,常見的織紋螺有四種:紅帶織紋螺、半褶織紋螺、縱肋織紋螺、西格織紋螺。他們對織紋螺的調查主要是看進貨憑證。近日,他們將對長春市的海產品經銷市場和餐飲部門進行大檢查。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