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年初,日本政府專門為我輸日紫菜修改了“肯定列表制度”中有關紫菜檢驗及農獸殘標準的相關條款,放寬了有關除草劑的限量標準,撤消對我國紫菜的自主檢驗,這是江蘇紫菜協會經過半年多艱苦談判取得的成果,掃清了我對日出口紫菜的又一門檻,而這已是我國紫菜三年內第二次打破日本設置的貿易壁壘。
遭歧視 組建協會集體抗爭
增配額 出口形勢一波三折
目前,世界范圍內紫菜生產國家只有中日韓三國,三國的紫菜品質基本相同。而日本又是世界最大的紫菜消費國,年消費100億張,且國內食用紫菜價格高于中國3倍。為保護國內產業,日本一直采用各種貿易壁壘手段將品質上乘的中國紫菜拒于門外,而對韓國卻實行配額開放,并且配額數逐年增加,目前已經達到3億張左右,占據進口市場份額的絕大部分。
2003年2月15日,我國紫菜主要產地江蘇省連云港、南通的骨干企業成立了江蘇省紫菜協會。協會成立之初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在連云港、如東、海安三地建立統一的交易市場,控制全行業生產規模,制止壓級壓價的無序競爭行為。此舉更深層次的目的是吸收借鑒日本的經驗,統一規范全省紫菜市場交易規則,協調各出口企業之間的關系,為全行業整體擴大出口量提供一個穩固的“后方基地”。
整整一年之后,由連云港雅瑪珂公司等107個會員企業組成的江蘇紫菜協會,于2004年2月正式向商務部提出申請,請求調查并認定日本政府在紫菜進口方面存在貿易壁壘,并要求日方取消對原產中國的條斑紫菜的進口限制。隨后,商務部公平貿易局正式受理了這一申請。這是中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爭端中首次主動出擊。
又是一年過去了,2005年2月21日,江蘇紫菜協會的首次主動出擊終于獲得了勝利,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取消對進口紫菜原產國的限制,將進口紫菜國別配額改為全球配額,并公布了2005年紫菜進口配額方案,進口紫菜配額總量為4億張。至此,中國紫菜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地進入日本市場。日本紫菜協會將8000萬張的配額分給中國進口。僅在當年,江蘇省就向日本出口紫菜8020萬張。2006年,江蘇紫菜對日出口增幅顯著,其中南通市共出口紫菜1227批、3145.723噸,創匯達4631.623萬美元;連云港地區共出口紫菜849批、1825.615噸,創匯達2792.485萬美元。
就在中國紫菜對日出口形勢剛剛開始好轉的時候,日本政府再次拋出“殺手锏”,于2006年5月29日開始實施“肯定列表制度”。該制度規定我方出口干紫菜中撲草凈(一種除草劑)的殘留量必須低于0.01ppm(ppm表示一百萬份重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質的重量)。如此苛刻的技術標準無疑給江蘇省紫菜對日出口再一次蒙上了濃濃的陰影。日本駐華使館在當時給江蘇省檢驗檢疫部門的傳真中,通報了日方對江蘇27家紫菜生產企業30份干紫菜樣品的檢測結果,其中有10份樣品的撲草凈殘留量超過“肯定列表制度”規定的0.01ppm標準。
不懼苛求多方協作緊急應對事實為據日本被迫修改標準
面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苛刻要求,江蘇紫菜協會緊急行動起來,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會同江蘇檢驗檢疫、農業、海洋漁業局等多個政府職能部門深入到連云港、海安、如東等主產區了解紫菜中撲草凈的來源。通過對同一海區紫菜樣品、養殖海區水樣、養殖海區底泥樣以及加工企業生產的紫菜進行抽樣檢測,發現紫菜受撲草凈污染的現象較為普遍。從這一調查結果出發,國內有關專家得出結論: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關于紫菜撲草凈殘留最高限量為0.01ppm的標準背離實際情況。同時,經查閱日本有關農產品資料發現,其食用玉米中撲草凈的限量指標為0.2ppm,而日本消費者每天玉米的攝入量遠遠大于紫菜的攝入量,這一事實再次說明“肯定列表制度”對紫菜中撲草凈的限量指標極是不合理要求。江蘇紫菜協會在得到這第一手資料后,及時上報農業部、商務部和國家質檢總局。
7月20日,農業部、商務部和國家質檢總局等在北京召開了專題協調會。會上,來自江蘇省的專家詳細介紹了實地調查所得的數據,為同日方交涉提供了充足的事實依據,與會人士迅速就撲草凈含量判定標準達成一致意見,并以最快速度進入對日談判程序。經過半年多的談判,終于迫使日本政府于2007年1月16日宣布撤消對我國出口紫菜的自主檢驗,同時也將“肯定列表制度”中的撲草凈限量標準從0.01ppm放寬到0.14-0.19ppm,為我國紫菜大量出口日本掃清了障礙。
在成功突破被稱為“最苛刻的技術壁壘”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后,江蘇省紫菜出口勢頭強勁。2007年1至2月份,連云港口岸已出口紫菜110批、207.14噸,創匯284.96萬美元。南通地區1月份就出口紫菜239.453噸,創匯357.63萬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221%和140%,其中出口到日本的紫菜占出口總量的78%,至今未發生質量安全問題。
多年來,江蘇檢驗檢疫部門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從衛生登記、基地備案、日常監管等方面,對紫菜加工企業給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促進企業提高管理水品,推行公司加基地的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質量控制體系,實現了出口紫菜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但檢驗檢疫部門也提請當地政府部門,應積極引導企業做大做強,避免出現紫菜加工企業急劇膨脹、無序競爭的局面,損害當地紫菜出口的行業利益。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