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四月的沿海早就開始了一年的忙碌。在北海市鐵山港區營盤村,曾是常年討海為生的船老大鄧小發一大早來到自己的養殖場打理10多個吊養網箱。當地響應政府號召轉產轉業的漁民在上級及有關部門扶持下,通過發展名貴魚類網箱、養蝦和養螺等項目,擺脫貧困,增加收入。
鐵山港區從2004年起三年內需要轉產轉業漁船就有300艘。如何讓轉產轉業漁民盡快擺脫困境致富?該區通過深入調查,從加大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入手,積極引導轉產轉業漁民發展見效快、效益高的名貴魚類海水網箱養殖業。剛開始,漁民眼里的海水名貴魚類網箱養殖還是新生事物,因為缺乏技術而沒有信心從事網箱養魚開發。該區水產局組織漁業管理以及技術人員赴山東、廣東沿海等網箱養魚發達地區考察學習。并引進了星星名貴魚類養殖出口基地項目落戶該區投資建設,一期投資300多萬元人民幣,建設450個吊養網箱。經過幾個月的養殖,成功地養殖了第一批黑鯛、鱸魚、美國紅等海水名貴魚類。該區把該項目培育為網箱養魚的典型、樣板,并以該基地為示范,輻射帶動全區名貴魚類海水網箱養殖。到目前,該區海水名貴魚類養殖網箱已達650個,面積1.6萬平方米,養殖魚類主要有軍曹魚(海鱺)、黑鯛、鱸魚、美國紅、金倉魚等,今年產量將可達500噸。
為確保轉產轉業的漁民養殖戶養殖成功,2006年,該區水產局由技術站站長帶隊、5名骨干技術員組成的技術組赴各網箱養殖場指導服務,并實行“分點包干”工作機制,每兩名技術員負責服務一個養場點,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到網箱養殖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和講解,幫助養殖戶解決在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還組織部分感興趣的漁民到網箱養殖基地觀摩、交流經驗、參觀考察、了解掌握新技術。如組織規模小的養殖戶和有興趣的漁民到星星名貴魚類養殖出口基地或廣東沿海學習高標準網箱養魚技術,以開闊他們的視野。與此同時,通過邀請專家授課、播放VCD技術光盤等教學手段舉辦名貴魚類網箱養殖技術培訓班等抓好培訓工作。并積極引導名貴魚類網箱養殖向無公害養殖方向發展,確保網箱養殖在提高產量的同時確保成魚產品的質量安全,向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益進軍,取得實效。
據了解,該區轉產轉業的漁民通過發展名貴魚類網箱養殖等項目,有的年收入高達30萬元。
南方漁網編輯:張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