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江西省鄱陽縣轄湖水面達111萬畝,沿湖20個鄉鎮,專業漁業人口21600余人,漁業勞動力5700余人。從事漁業相關行業生產者10余萬人。近年來,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頻頻喊“渴”。2006年10月9日,鄱陽縣水位降至13.52米,創歷史最低水位,較往年早早地進入了枯水期,迫使該縣漁民不得不提前收網,漁民捕撈產量銳減至前4年年平均產量的20%。
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加上少數漁民利用家族勢力霸港、霸河,非法圍湖堵河等行為,造成了今天湖區漁民靠水無漁的尷尬局面,出現了漁業資源嚴重萎縮的局面,一些外地漁民也來爭搶漁業資源,直接導致了暴力沖突,治安狀況急劇下降,安全生產更無保證。過度的掠奪性捕撈更加劇了漁業資源的急劇銳減,漁民收入持續降低、漁村發展停滯、倒退。
鄱陽縣積極探索鄱陽湖區的漁業管理,全面展開了外湖(河)漁業資源責任管理改革,將個體的、分散的漁業生產者組織起來成立漁業協會,形成一個個有組織、有規模的經濟主體,成立了各級漁民協會,形成了漁業生產者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漁業資源的新局面。同時會同公安等執法部門強制爆破非法圍河土堤11處,打擊“河霸、漁霸”10余人,有效遏制了長期困擾各地湖區的圍湖堵河、霸河霸港、非法發包、違法捕撈、非法捕殺水生野生動物等頑疾固癥,為各地湖區管理、機制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
該縣還通過創新機制、做大做強水產業,鼓勵漁民轉業,轉捕為養,積極推行網箱養殖,并且給每一個網箱補貼100元,發展網箱養殖3800多個,每年下撥專項資金200萬元,著重扶優“一蝦兩魚”特產。同時,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水產業、突破制約水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的瓶頸,該縣還舉辦了魚病防治120項目公開競爭會。主要是為客戶免費提供魚病門診,進行技術咨詢、魚苗魚種,魚用藥品、魚病檢查等全方位水產養殖服務,以水產“120”服務平臺,進一步加強良種繁育和病害防治,鞏固了全省水產強縣地位。通過種種努力,催生了鄱陽湖國際水產城、鄱陽長蓀水產服務有限公司、江西珠湖水產公司、鄱江水產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民安水產疫病防治服務中心等一批漁業養殖、加工、服務專業公司和幾十個養殖大戶,及一大批特色養殖漁戶。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