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報訊 近日,國家海洋局海洋咨詢中心在廣州主持召開了澳門新城區填海工程海域使用論證及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專家評審會。來自中國海洋大學、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廣州航道局、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廈門大學、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的7位專家組成了專家評審組。專家評審組認為,澳門新城區填海工程對于緩解澳門特區土地供需矛盾,提高澳門旅游、娛樂和服務業的競爭力,完善澳門整體路網布局及長遠交通規劃,促進澳門特區經濟社會繁榮、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填海工程方案根據有關部門和專家的綜合論證意見進行了優化、完善,項目建設用海可行。
據悉,澳門1999年回歸祖國后經濟發展,人口劇增,預計人口從2003年的45萬增加到2023年61萬。“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制約澳門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澳門新城區項目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為了緩解用地緊張的矛盾,滿足未來20年發展用地的需求而提出的。新城區規劃面積約700公頃,其中填海面積約400公頃,為現有澳門土地面積的七分之一。澳門新城區分別位于澳門半島東北部、澳門半島南部和氹仔北部,并規劃建設澳門-氹仔海底隧道。
2006年初澳門特區政府首次向中央政府提出了澳門新城區建設用海的申請。國家海洋局高度重視這次澳門特區的填海項目申請,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從積極維護澳門的繁榮、穩定和發展的角度出發,根據內地相關法律法規組織開展了澳門新城區填海工程的海域使用論證和海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按照特事特辦、提高效率的要求,國家海洋局首次同意將海域使用論證報告書和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合二為一進行編制,一次進行審查和審批。
專家評審組認為,澳門新城區填海方案還應進一步研究工程建設后對澳氹水道泄洪和沖淤的影響,并建議調整澳門東北部填海方案,填海造地區域以橋梁形式與澳門半島連接,通過保留一定寬度和深度的海流通道以維持該海域的水動力條件和生態環境。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