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養鯽魚利潤雖高,但受到苗種、資金、技術等多方面限制。
近年來,珠三角鯽魚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因為優質苗種缺乏、資金實力不夠、養殖技術不到位,多數養殖戶只能套養鯽魚,通過增加套養量來獲得更高利潤。截至目前,少有養殖戶主養鯽魚。
佛山市吃的漁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吃的漁業”)近兩年就嘗試了主養鯽魚。2013年,該公司在封開縣某水庫中80畝水面里養出12.9萬斤鯽魚,畝產大約1600斤,總的凈利潤約50萬元(6250元/畝)。
外用內服治孢子蟲病
據了解,吃的漁業在廣東多地承包了水庫與池塘從事鳙魚、鯽魚養殖。該公司總經理楊彪介紹,2012年8月,他買回大約28萬尾7朝規格的鯽魚苗,放到公司位于三水大塘鎮的草魚塘中標粗。該塘有大約20畝水面。
鯽魚在標粗階段容易發生孢子蟲病,影響成活率。控制孢子蟲病,減少死亡率是這個階段的重要工作。楊彪通過同時給鯽魚投放外用與內服藥物的方式來應對這個問題。外用藥方面,他選用阿維菌素與苯扎溴銨。其中阿維菌素的作用是殺蟲,苯扎溴銨的作用是消毒,而且阿維菌素要比苯扎溴銨先用一個小時。過一天后,他再將苯扎溴銨與環烷酸銅結合起來使用。
與此同時,他還拌喂殺球蟲等方面的內服藥。采取這些措施后,孢子蟲能夠得到有效控制,但還是無法避免死亡。標粗到2013年3月份,他將剩余的22萬尾苗搬到公司位于封開縣的水庫中,存活率大約是79%,高于行業六七成成活率的平均水平。
培藻調水增餌料 趕網捕魚更高效
吃的漁業并沒有在整個水庫中投放鯽魚。因為該水庫在部分庫區筑壩,形成了多個“庫中庫”。楊彪利用其中一個80畝水面的“庫中庫”來養鯽魚,該庫區水深6米。
一般來講,水庫水質比池塘水質要好很多,養殖管理會更加簡單。不過,吃的漁業該次投苗密度大約為2750尾/畝,并不算低,水質管理還是不能掉以輕心。楊彪主要通過投放培藻與肥水產品來調節水質。良好的水質管理使得成魚養殖階段幾乎沒有魚發病,這使其省去了很多藥品。
與此同時,培育出來的綠藻與硅藻還能作為鯽魚與鳙魚、白鰱的餌料。“一噸培藻產品能夠產生600-700斤魚的餌料。”楊彪表示,這樣可以減少鯽魚專用料的投喂,降低養殖成本。口味還比純投料環境中的鯽魚更好。2013年,吃的漁業共投喂15噸培藻產品。
不過,因為培藻需要時間,沒法全程滿足鯽魚的餌料需求,楊彪還是會投喂一定的鯽魚專用料。他在前期投喂魚種料,后期投喂鯽魚專用料,全程只投喂飼料80噸,料比大約是1.24,遠低于常規的全投料精養模式料比。
因為飼料投喂較少,加上塘租比較低,該“庫中庫”全部魚的養殖成本大約為63萬元。如果將成本全部分攤到主養魚上,鯽魚的養殖成本大約為4.5元/斤,凈利潤是2.9-3.6元/斤。
此外,“能夠在7-9月份賣出8.1元/斤的高價,還得益于其捕撈技術。”廣東通威三水樂平工作組組長李洪波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一般來講,因為水庫水體大,采取傳統拖網技術捕魚的工人需要消耗很多精力與時間在捕魚上面,比池塘捕撈更辛苦,捕撈成本更高。所以,大型水庫養殖場并不經常捕魚。而且,鯽魚是底層魚,更加不好捕撈。
楊彪介紹,吃的漁業花費大約50萬元購進了具有超聲波功能的趕網,與底網結合捕魚,效率非常高,可以根據市場行情即時賣魚。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在7-9月份價格相對比較好的時間段賣魚并獲得不錯的效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