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華
近日,珠海市斗門區白蕉鎮燈二村蝦農吳建華收獲冬棚蝦上巿,成活率達93%,每畝純利潤超萬元,十分開心。在蝦難養,對蝦養成率奇低的大環境下,吳建華為什么有如此高的成活率呢?
2013年1月,吳建華安排5畝蝦塘養冬棚蝦,由于采用了三才星酵素菌拌料喂與傳統技術相結合的養殖模式,取得了養殖100天,對蝦畝產800斤的好收成。2013年11月,他繼續在該塘提前搭好冬棚,養殖南美白對蝦,配置5臺增氧機(其中葉輪式4臺,水車式1臺)。清洗塘底后,抽取咸度3度的地下水入塘約1.2米,用22包漂白粉消毒,并開足增氧機曝氣,試苗成功后于11月10日投放0.8至1公分規格蝦苗30萬尾。當養殖100天蝦達66支/斤規格時,吳建華便及時收蝦上市(以便繼續投苗多養一造) ,收蝦4200多斤(餌料系數0.88),巿價25元/斤,得款10萬元多。扣除飼料、蝦苗、調水品、電費、塘租、搭冬棚等成本,畝純利潤超萬元,蝦的成活率達93%。
吳建華養蝦成功的經驗主要有:投苗后25天幼蝦開始上繒時,日投料3餐,堅持每日用三才星3號營養料3斤加葡萄糖3兩浸泡一夜,第二天分兩餐在早上和中午拌料喂蝦,(晚餐料不拌),全程拌喂三才星酵素菌營養料220斤,畝均44斤,成本相當低。養殖后期水較濃時,每隔10至15天使用底改產品一次,隔天晚上撒放增氧劑一次,全程未用其它藥物。
經過連續兩造在冬棚蝦使用三才星酵素菌拌料喂結合傳統管理技術,吳建華終于找尋和總結出一條高成活率且完全可以復制的生態養蝦致富新路。是用消殺方式養蝦還是恢復生態養蝦模式是目前養蝦業爭論的焦點。吳建華的實例說明,只有將傳統養殖技術與現代科技結合,修復適應對蝦生長的環境條件,傳統的養殖才能走向新生,走向成功。
吳建華的冬棚蝦,成活率高,餌料系數低,他的經驗在當今養蝦業界無疑具有廣泛的可借鑒性。咨詢電話:吳建華13820341498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