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仁和街道水域面積廣闊,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2000多畝,從2000年開始規模化養殖青蝦,在隨后的幾年里養殖規模逐步擴大,很快成了周邊地區青蝦的主要產地和養殖大鎮,青蝦的養殖面積達到了5000畝左右。如何讓青蝦養殖帶來更多的收益,一直是街道、成校、合作社、農戶共同追求的目標。
青蝦又稱河蝦、日本沼蝦。它營養豐富,肉嫩味美,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水產品。在我國,青蝦是淡水水域中分布廣、食性雜、生長快、繁殖力強的經濟蝦類,以往多為野生,現在許多地區已開展人工養殖。網箱養殖青蝦具有養殖周期短、成活率高、收效快、效益好等特點,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養殖方式,也是開發利用大水面資源的重要途徑。但近年來市面上的青蝦存在規格普遍偏小、產量較低、價格不高等問題,如何解決養殖難題?
近日,仁和街道農業公共服務中心聯合仁和成校邀請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水產研究所所長馮曉宇,為轄區內廣大青蝦養殖戶傳經授寶,指導養殖戶提高技術、規范養殖,實現增產增效。馮曉宇將養殖問題的產生歸結為兩個原因:首先是蝦種,品種的好壞直接決定效益的高低;其次,目前養殖戶青蝦養殖模式都比較單一,未進行綜合養殖,且由于普大留小的方式,青蝦就越養越小。因而,青蝦養殖還有大量可以提升的空間,通過模式調整,品種搭配,青蝦產量大有提升潛力。馮曉宇向養殖戶們詳細講解了青蝦養殖技術的提升、病害防治、科學喂養等知識,并介紹了混養模式中的泥鰍新品種。
在仁和聽到養蝦,幾乎沒人不知道杭勇,他就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青蝦養殖大戶,在他創建的杭州余杭永勝水產專業合作社內便可以看到科技養蝦帶來的良好收益。該合作社總養殖面積3210畝,青蝦養殖面積占到2300多畝,是仁和街道最大的青蝦養殖基地,集青蝦苗種繁育與成蝦養殖為一體,青蝦畝產量達到250斤,每年提供蝦苗1.8億尾,能滿足2500畝的養殖面積。2007年,合作社引進了雜交青蝦“太湖1號”進行繁育,該品種青蝦生長快、規格大、產量比普通青蝦提高25%,繁育成功后合作社積極向仁和養殖戶推廣,幫助提高青蝦經濟效益。
“傳統的青蝦養殖很單調,今年單養青蝦明年還是養青蝦,所以青蝦的規模都變小了,產量降低,價格上不去。”杭勇告訴記者,這幾年該社通過試驗引進了“一季草魚一季青蝦”、“蝦與泥鰍混養”、“稻蝦共生”以及“蝦與土步魚混養”四種養殖模式,除“蝦與土步魚混養”今年剛剛引進以外,其余三種模式該合作社都已比較成熟,效益都比單養青蝦好。“四種模式都是為了控制蝦苗的密度,提高青蝦的商品品質,從而提高產量和價格。”杭勇介紹說,眼下周圍養殖戶比較常用的方式是上半年養草魚下半年養青蝦,草魚高溫起捕時正是一年中價格最高的時期,與此同時,養魚后魚塘里營養成分比較高,能夠促進蝦的生長、減少飼料的投喂、減少病害,從而達到增產的效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