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拓市場,出口逆勢上揚
上月底,一批40噸的南北白對蝦在福清貿旺水產發展有限公司加工后,裝箱運往馬來西亞,這是該公司今年出口東盟的首批水產品。
“我們1月與馬來西亞一企業簽約,今年將向其供應500噸南北白對蝦,貿易金額400多萬美元。”公司副總經理李振飛說。
李振飛介紹,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貿旺公司水產品出口量銳減。2009年起,公司調整出口策略,著力開拓東盟這一新興出口市場。
最初,貿旺公司只是出口鳀魚等廉價魚類;如今,隨著客戶信賴度提高,出口品種已拓展至南北白對蝦、金昌魚等高端水產品。
“目前,出口產值已占企業總產值的60%-70%。東盟市場更是從一片空白,上升至占公司出口產值的20%,成為我們重要的出口市場。”李振飛說。
這只是自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立以來,福建與東盟國家水產品貿易不斷加強的一個縮影。
據悉,我省出口對蝦、沙丁魚等水產品到東盟,并從東盟進口帶魚、鯊魚等品種。去年,我省水產品出口東盟貿易額達13.37億美元,居各類出口市場第一位,東盟已成我省最大的水產品貿易伙伴。
省海洋與漁業廳有關人士認為,近年來我省水產品出口逆勢上揚,去年出口72.5萬噸、51.0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15%和6.88%,出口創匯首次躍居全國第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正是我省對東盟等新興出口市場的開拓顯現成效。
建基地,壯大遠洋漁業
東盟,還是我省遠洋漁業的重要合作伙伴。
在印尼,平潭安達遠洋漁業有限公司與印尼AG集團合作建立2個漁業基地。其中,圖爾漁業基地已投運,納土納基地正在籌建中。
“圖爾漁業基地內,建設了一座日處理能力為200噸的水產品加工廠、一座年產能力為2000噸的魚糜加工廠、一座日產20噸的魚粉加工廠。這一系列配套設施,可為企業運回自捕魚提供保障。”安達公司總經理蔡豐收介紹,公司以該漁業基地為平臺,共有45艘遠洋漁船赴印尼海域生產,每年運回自捕魚1萬多噸,產值1億多元。
由于遠洋漁業屬于資源型產業,許多國家要求入漁漁船的數量與基地建設規模相配套,以基地建設帶動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
在緬甸,安達公司出資建立了一座遠洋漁業基地,聘用近百名緬甸工人從事水產品分類和加工,基地內的加工廠、冷凍廠等為當地漁民的漁業生產提供服務,為當地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通過建基地,福建遠洋漁業企業加強了與東盟入漁國的交流,促進遠洋漁業項目逐步壯大。”蔡豐收告訴記者。
其實,早在1994年,我省就有20艘拖網漁船從平潭起航,赴印尼海域作業,拉開了福建與東盟漁業合作的序幕。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福建在東盟國家海域開展生產的遠洋漁船有230艘,福建遠洋漁業企業還在東盟設立8個遠洋漁業綜合基地。
新期盼,深化雙方合作
“東盟和福建發展漁業經濟各具優勢,雙方可互補實現合作共贏。”省海洋與漁業廳有關人士解釋說,東盟絕大多數國家擁有較長的海岸線,非常有利于漁業生產的發展;而中國在水產養殖技術、水產品加工、遠洋漁業等方面,有著明顯的技術和資金優勢,雙方開展漁業生產合作,可提升彼此的市場競爭力。
蔡豐收補充道:“東盟國家在地理位置上離我省較近,漁船維護保養、船員輪換以及漁獲運回等都較方便,是我省發展遠洋漁業的理想區域。”
如何將雙方的合作向縱深推進?
今年1月,我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設立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著力打造海洋特色品牌。據悉,目前該項目已通過國家外交部、財政部、農業部漁業局、證監會等有關部門批準,并依托福建名成集團下屬的馬尾海峽水產品交易市場設立,它將是國內首家針對海外業務的水產品交易所。
“東盟地區約60%的遠洋漁獲物,通過海峽水產品交易市場向全國流通,全年交易金額達百億元以上。建立大宗海產品現貨的交易場所和電子交易平臺后,可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降低成本,建立健全海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前期籌備組有關人員說,“以前,海產品在國內外沒有形成統一的價格;今后,可通過海交所實現信息公開化,打造海交所價格、海交所指數,實現海產品‘線上交易、線下交割、人民幣結算’的交易模式。”
此外,省海洋與漁業廳有關人士表示,今后福建還將與東盟繼續加強海洋漁業科技交流與合作,鼓勵漁業龍頭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進一步擴大水產品貿易量和遠洋漁業合作,引導更多漁業企業參與“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項目申報,并將合作拓展至海洋資源養護、海洋防災減災、海洋文化交流等方面。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