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這兩天,南京江北農民張德喜的甲魚塘“死訊”不斷,甲魚大量死去。專家分析,甲魚死亡與化工廠的噪聲有關。投入100萬養甲魚的張德喜要通過法律手段討要損失。
甲魚不能產卵活活脹死
昨天上午,南京大廠長蘆街道水家灣北大路二組10號,村民張德喜站在
自家魚塘邊,手里拿著一只耷拉著腦袋的死甲魚給記者看:“又死了一只,都來不及撈了。”他的老婆抱著腦袋蹲在他身后的田埂上,看著面前的46畝養殖場一言不發。“投了100多萬,再這么下去,我們全家都完了。”張德喜帶著哭腔說道。
“昨天一天撈了30多只。我們拿了全部家當,還向銀行貸款。5月29日到現在,一共死了200多只。刀剜心啊!”張德喜說。張德喜拿一只比較大的死甲魚上來說:“這就是種鱉,你看肚子鼓鼓的,它是被活活脹死的。因為它不能產卵。”
張德喜說,前年就已經發生了甲魚集體死亡。由此他還打了一場官司,今年又重現了這一幕。
化工廠巨響揭開專家困惑
前年4月至7月間,張德喜發現甲魚大面積死亡后,非常緊張,立刻請農林水產專家前來調查原因。專家調查后一一排除了天氣炎熱,水體污染,甲魚內斗等可能性。
就在此時,專家們被一聲巨響嚇了一跳。原來,巨響是養殖場一路之隔的一家大型化工廠發出來的。
“我們發現化工廠并沒有朝塘內排污,響聲是化工廠排廢氣產生的。我們判斷,極有可能是噪聲殺死了甲魚。”專家說。當時化工廠剛剛建成,正在試生產。根據專家的意見,張德喜于2006年將化工廠告上法院,要求賠償損失48萬元。
法院去年判化工廠賠4萬元
2006年10月12日,法院指派了由南京農業大學劉文斌副教授為組長的5名鑒定小組調查。專家們的鑒定意見是,甲魚喜靜怕驚,生性膽怯。不安靜的環境會影響其上岸進食、產卵、活動和曬背,尤其是對產卵期的鱉影響可能會更大。這家化工廠試車、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噪聲、震動與張某主張的其養殖甲魚受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但專家們還提出,張德喜挖的甲魚池埂內太陡、缺少人工產卵場,而甲魚大小混養的方式也不太適當,這些都是造成損失的主要原因。
法院最終判決化工廠賠償4萬元。
今年欲再上法庭討損失
張德喜說,去年,化工廠沒有發出巨響,甲魚生長很正常。今年,化工廠又出響聲了,甲魚再次死亡,他決定還是要討要損失,并再次請專家進行現場鑒定。
六合農林局水產養殖疾病防治科邢科長告訴記者,專家現場調查后認為,這次甲魚死亡原因主要是受化工廠噪聲震動所致。化工廠辦公室一位負責人表示,張德喜養甲魚場所和技術存在問題,因此應對其損害結果承擔主要責任。這幾年張某所養甲魚的死與震動噪聲環境無因果關系,化工廠噪聲污染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
張德喜說,上次化工廠僅賠償了4萬元,而他今年的損失就高達20萬元人民幣,他將通過法律程序維護自己的權利。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