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黑龍江省撫遠縣的鱘鰉魚親魚培育車間,15萬尾蝌蚪般大小的鱘魚苗日前被成功孵化,中國最大鱘鰉魚繁養基地在遭受洪水重創后“重獲新生”。
在撫遠縣鱘鰉魚養殖繁育中心的孵化車間內,密密麻麻的鱘鰉魚苗在繁育魚池內歡快地游動著。“去年的洪水讓我們的繁育基地損失慘重,但如今看到它們,我們就又看到了希望。”撫遠縣水產技術推廣站工程師王洪波說。
2013年8月,黑龍江省撫遠縣大力加湖鱘鰉魚養殖繁育基地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侵襲,210萬斤鱘鰉魚大多窒息死亡,令這座中國最大的鱘鰉魚繁養基地遭受巨大損失。
今年5月,黑龍江省撫遠水產局采取一系列催產技術,成功產出17萬粒鱘魚卵,經過5天的人工孵化,首批15萬尾鱘魚苗日前孵化成功。
“一個多月后,這些小魚苗長到7厘米以上,我們就會把部分魚苗放流到黑龍江,剩余部分進行人工繁育,以保護涵養漁業資源。”王洪波說。
鱘鰉魚是“史氏鱘”和“達氏鰉”兩種魚類的總稱,因起源年代久遠而被稱為“水中活化石”。目前,黑龍江中的野生鱘鰉魚已經瀕臨滅絕,人工繁育是維持鱘鰉魚物種的重要措施之一。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