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沿海省份海洋水質普遍下降的情況下,海南絕大部分仍保持清潔,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是海南發展的無價之寶。”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飛如此點評海南海洋環境質量。盡管如此,我省海洋環境仍存在隱憂,局部海域仍受陸源污染,個別區域珊瑚礁生態系統出現退化,生長空間日益減少。
近9成為清潔和較清潔海域
海水依然湛藍潔凈,濱海風光依然秀麗。省海洋與漁業廳最近發布的《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06年,海南省管轄海域海洋環境狀況保持良好。近岸海域監測面積總計393平方公里,大部分海域的海水水質符合清潔海域水質標準,水質狀況總體優良。其中清潔海域面積約占近岸海域總監測面積的65.15%,較清潔海域占24.48%,兩者合計89.63%。重點監測海域中,博鰲近岸海域、臨高后水灣海域、萬寧近岸海域均為清潔海域。
盡管如此,部分港灣和江河入海口鄰近海域仍有污染現象,全省仍存在9.99%的輕度污染海域和0.38%的中度和重度污染海域。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船只活動頻繁的港口區、江河入海口鄰近海域和入海排污口等局部近岸海域。據了解,影響我省近岸海域海洋環境質量的污染物主要來自陸源排污,這些工、農業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主要通過河流、直排或混合入海排污口等向海洋排放,直接影響海洋環境質量。
個別區域珊瑚礁生態系統退化
海南省珊瑚礁和海草床生態系統基本處于健康狀態,生物多樣性豐富。省海洋與漁業廳海洋環保處處長陳剛介紹,我省東南沿岸大部分海域和西沙、中沙、南沙海域的珊瑚礁資源生長發育良好,生物多樣性豐富,海洋生態系統整體上繼續保持健康狀態。三亞鹿回頭海域仍有新長石珊瑚。三亞大小東海海域的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豐富,珊瑚生態系統結構、功能穩定,珊瑚礁生態系健康。西沙群島的永興島海域活珊瑚覆蓋度較高,珊瑚種類較多,魚類豐富。
但在監測中也發現,個別區域的珊瑚礁生態系統出現退化趨勢,敵害生物有所增多,一些非法漁業活動對珊瑚礁生態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調查中發現一些珊瑚死亡和白化現象,長棘海星侵蝕是珊瑚發生死亡的主要原因。瓊海市龍灣海域的活珊瑚覆蓋度低,珊瑚資源呈衰退之勢,珊瑚生長恢復不明顯。近年來各種人為活動和自然災害,對永興島珊瑚礁資源有一定的影響。
東海岸有大面積海草分布
調查發現,海南島東海岸分布有大面積海草床。調查到的海草種類有9種,主要優勢種為泰萊草和海菖蒲。近日,省政府批準建立新村港與黎安港海草特別保護區。這是我省建立的首個海洋特別保護區。海草床生態系統與紅樹林生態系統、珊瑚礁生態系統類似,屬于典型的高生產力海洋生態系統,能起到保持海床穩定、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吸收有機營養鹽、凈化水體等作用,具有很高的初級生產力,是眾多海洋生物理想的棲息和繁殖地,具有極高的生態及經濟價值。我省海域海草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高。
但各種海洋開發活動,也對海草床生態系統造成一定破壞,海草生長空間日益減少,伴生生物量明顯下降。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