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取得養殖高效益的時候,病害也開始暴發了。江蘇北部地區異育銀鯽養殖正遭受一場由鰓出血病帶來的磨難——據江蘇農牧職業技術學院水產科技系袁圣老師調查統計,江蘇部分縣區發病率高于60%,部分塘口因病死亡率高達90%以上,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養殖戶養殖鯽魚的熱情也遭遇了空前的打擊。
有關專家表示,異育銀鯽鰓出血病目前很難根治,養殖戶只能是未雨綢繆,做好病害預防工作。
鰓出血病致魚死亡率高達90%
我國江蘇北部高郵、興化、射陽、大豐等市縣是異育銀鯽的主要產區。在蘇北地區異育銀鯽的養殖水平很高,畝產量也非常高,養殖面積超過了60萬畝,年產量高達45.7萬噸,并且其配套環節完善,產、銷、漁需配套齊全。2013年,異育銀鯽塘口價賣到接近12元/斤,最高畝效益超過16000余元,效益突出。
在收獲高效產出的同時,令當地養殖戶措不及防的是異育銀鯽養殖病害暴發。據記者了解,2012、2013年,大豐、射陽、興化、高郵、金湖等蘇北鯽魚養殖大縣異育銀鯽的發病甚高,部分縣區發病率高于60%,部分塘口因病死亡率高達90%以上,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養殖戶養殖鯽魚的熱情也遭遇了空前的打擊。而今年端午過后,鹽城射陽地區的鰓出血病和大紅鰓病“卷土重來”,發病魚塘占到了近八成;大豐地區每天死魚嚴重時達到30000尾,發病魚塘占養殖面積的七成,養殖戶的利益受到了極大的損失。
病原已經確定
為了弄清楚鰓出血病,記者采訪了江蘇農牧職業技術學院水產科技系袁圣老師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徐力文副研究員。
據悉,得了鰓出血病的鯽魚最主要的癥狀是瀕死魚離群獨游(但是此種現象較少),全身發黑,各鰭條末端發白,最典型特征為死亡的魚鰓蓋上有一紅點。檢查瀕死魚,眼球突出,眼球及下頜、胸鰭基部點狀充血,部分魚有身體出血現象,病魚撈出水面后,鰓部即開始大量出血。解剖發現,內臟粘連,肝臟充血嚴重,部分魚有黃色半透明腹水。發病池塘魚攝食亢奮,此病病程長,危害大。
鯽魚鰓出血病在水溫20℃~27℃為發病高峰期,且發病迅速、死亡率高,主要危害鯽魚,不會感染其他魚類。
至于致病病原為何物,有關專家已經診斷出為鯉魚皰疹病毒Ⅱ型。
病害頻發誘因多
對于鯽魚鰓出血病,袁圣老師做了大量跟蹤研究,他認為導致這幾年鰓出血病頻發的原因有很多,歸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是種質資源的退化。優質親魚的減少、長期的近親繁殖、以及小規模的育苗作坊都是引起異育銀鯽魚苗質量不高、抗病力下降的原因。據了解,異育銀鯽父本的不同會影響子代的質量,而有的育苗作坊使用普通的鯉魚代替了作為父本的興國紅鯉,親本的質量不高必定會影響養魚的產量效益。
第二是藥物的盲目使用。抗生素以及一些禁藥的濫用,還有一些假藥的盛行,這些對魚病的防治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是不正確的投喂觀念。有的養殖戶認為要想魚長得快長得好,就要喂營養高的飼料,所以投喂大量高蛋白飼料,但是超量投喂高蛋白飼料會引起池底酸化、殘餌沉積,魚類肝臟的負擔也會加大,從而導致疾病的爆發。
第四是病魚死魚不當的處理。品相稍好的死魚宰殺后流向超市,部分病死魚打撈后經冷凍賣作螃蟹飼料,部分病死魚打撈后經處理加工成魚粉,返添至飼料中,這樣有可能導致健康鯽魚發病。
第五是水質調節的疏忽,一些傳統的水質調節觀念例如半月一殺蟲、半月一消毒,這些都是不科學的,要科學調節水質,使水質保持優質。
第六是放養密度過高,其實這些也是水產養殖中導致其他病害發生的常見原因。
根治難預防為主
鰓出血病近幾年發病頻繁,導致鯽魚死亡率高,養殖戶損失慘重,有沒有特效方法能夠治療?袁圣說,治療此病已經嘗試過的藥物有:利巴韋林、板藍根、大劑量的恩諾沙星、大劑量的土霉素。外用藥物有:聚維酮碘、苯扎溴銨、戊二醛、二氧化氯。通常采取內服加外用的做法,效果甚微。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使用一些未知成分的殺蟲藥如“光頭”、“車指清”及某廠家殺錨頭蚤的特效藥物后,極易爆發此病。一旦發病后,若使用二氧化氯、苯扎溴銨等藥物,會形成爆發態勢。
要想減少甚至避免鰓出血病帶來的損失,還要以預防為主。在養殖前做好清塘、曬塘、消毒工作;養殖過程中定期合理調水,適當加深池塘深度有助于增強池塘對溫度及其它理化因子對外界環境因素干擾的緩沖力,減少魚類應激;要選擇健康的苗種,要拒絕有鰓出血病爆發以及近親繁殖的苗種;在養殖的過程中不能盲目使用藥物,特別是一些禁藥和假藥;飼料的投喂要科學,不能超量投喂高蛋白飼料;發現有死魚后要妥善處理,杜絕死魚加工成魚粉再用于飼料當中;嚴格控制放養密度,因為高密度的養殖在創造更高財富的同時也增加了魚病發生的機會,易形成一些爆發性疾病的流行。(感謝袁圣對本文提供的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