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塘水質情況,水面漂浮大量死泥鰍
尾部弧菌培養
死亡泥鰍體表狀況
文/圖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上海海洋大學水產類人才創新實訓基地 曹海鵬、溫樂夫、白金尊、張帆
2014年6月上旬,筆者接到浙江省蕭山區一養殖戶報告其養殖的臺灣泥鰍出現體表潰爛病后,經現場診斷及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具體情況簡單介紹如下,以供養殖戶參考。
一、基本情況:
該養殖戶發病塘口水面4畝,水深1米,共放苗15萬尾。2014年6月11日,該養殖戶在塘邊發現少數泥鰍死亡,尚未死亡的病魚有普遍的體表潰爛現象,隨后幾天泥鰍持續死亡,而且死亡數量不斷增加。經檢測,發病塘水質情況為:亞硝酸鹽含量為0.05 mg/L,氨氮含量為0.04 mg/L,pH值 8.6。雖然使用了漂白粉、二氧化氯等常用消毒劑,但未見好轉。由于對該病的病原不清楚,因而果斷進行了問診。
二、臨床癥狀及診斷分析
肉眼檢查:典型患病泥鰍反應遲鈍,食欲下降,體表、尾鰭、背鰭出現明顯潰爛。
實驗室檢查:取病魚病灶組織液涂片,經革蘭氏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可發現大量桿狀細菌。經分離純化、致病性分析和API 20E生理生化鑒定,進一步證實為氣單胞菌。故該病應為氣單胞菌感染所致。
三、治療方案
根據以上診斷,筆者給養殖戶制定了以下治療與預防方案。
馬上使用生物殺菌劑AB(主要成分為噬菌微生物),以每包(227克)生物殺菌劑AB與20公斤飼料拌勻后投喂泥鰍,早晚各投喂一次,連續投喂2天后再用生物殺菌劑AB全池潑灑,潑灑劑量為0.75包/畝,2天后病魚即痊愈。考慮到該病有復發的風險,故在該病控制后,進一步建議養殖戶采取以下方案進行預防:拌飼投喂生物殺菌劑AB,每包拌飼60公斤,早晚各投喂一次,連續投喂10天,同時每10-15天全池潑灑生物殺菌劑AB,每次用量為2畝/包。
四、小結與討論
1、該病的發生原因,一是由于泥鰍養殖密度高,殘餌、排泄物增多,長期累積造成水質、底質變壞,導致致病性氣單胞菌滋生,產生各種毒素;二是泥鰍在惡劣水環境中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經大量病菌侵襲而誘發體表潰爛病。
2、6-9月為細菌病的發病高峰期,此期間要做好細菌病的預防措施,定期進行水質調節和水體消毒,保持水質穩定并選用營養全面、新鮮度好的配合飼料,保證泥鰍的均衡營養。
3、養殖戶在疾病發生早期,要盡快問診,合理用藥,外消與內服相結合,對病死魚進行無害化處理,以控制疾病的進一步發展與傳播。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