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海洋與漁業廳獲悉,今年山東省海洋漁業增殖資金達到5626萬元,共放流苗種18.3億尾,預計今年可回捕放流資源4.5萬噸,實現產值9億元。其中山東省首次在渤海放流蝦苗2.48億尾,幾乎絕跡的渤海對蝦,今年還將重新走上市民餐桌。
2005年山東省在全國率先實施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加大各級財政資金投入,從增殖放流、人工魚礁、資源保護區建設等方面全方位推動漁業資源修復養護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初步達到了改善生態、增加資源、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目地,受到了漁民百姓的擁護和好評,真正成為了“民心工程”。
2006年省委、省政府將“實施漁業資源修復和漁港建設工程”確定為為農民群眾辦的十件實事之一。2007年又將“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和“500萬畝標準化池塘改造”作為政府部門為民辦的實事之一。
2007年我省海洋漁業增殖資金達到5626萬元,其中省財政投入3600萬元,比2006年增加了160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2026萬元。放流苗種18.3億尾。預計今年可回捕放流資源4.5萬噸,實現產值9億元。
據了解,中國對蝦、日本對蝦、海蜇、梭子蟹、牙鲆、金烏賊是我省的主要放流品種。其中中國對蝦是我省受益面最廣的一個放流品種。2005年以來,每年秋汛回捕中國對蝦都在1000噸以上。
專家調查表明,2000年到2005年,我省南部海域秋汛自然中國對蝦資源可捕量平均每年只有65噸,增殖對蝦占山東南部對蝦捕撈量的93.5%以上。2007年我省又進行了渤海對蝦放流,今年在渤海放流平均體長2.5厘米蝦苗2.48億尾,幾乎絕跡的渤海對蝦將重新走上市民的餐桌。
“十五”期間,山東省捕撈的海蜇,最好年份僅數百噸,去年由于放流量增加,全省累計回捕海蜇達到創紀錄的3900噸,比上年增幅20%以上,實現產值3000萬元,平均單船增收1.53萬元。
我省烏賊資源持續衰退,自2005年開展烏賊增殖以來,烏賊年產量由未增殖前的1000多噸左右增加到了5000多噸。2005年我省在萊州灣第一次大規模放流梭子蟹,增殖效果也十分明顯,僅當年秋汛回捕增殖梭子蟹即達1968.6噸,增加產值1.2億元。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