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份是草魚養殖區域發病的高峰期,作為一名水產工程師,筆者本周(5.8-5.16)因為魚病問題也是疲于奔命。面對廣三市場80%草魚客戶的發病現狀,雖然我的努力顯得是“杯水車薪”,但通過對十幾個養戶池塘的現場診斷和處理,基本判斷出此波魚病爆發的主要原因,現將主要資料整理如下:
一、主要發病種類
廣東珠三角地區5.8-5.16部分草魚池塘發病信息一覽表
通過對11個養戶,共計13個發病池塘的診斷治療記錄發現,本波魚病日均死亡量在100-150尾,以暴發性出血和老三病為主,占到61%;寄生蟲和真菌也占到一定比例。其中細菌性腸炎死亡量最大,高峰期日死亡量達到300-500尾,也最難以治療(可能與這兩個客戶前期投喂過高有關);暴發性出血發病最普遍,死亡量較高,日均100-200尾,但相對比較容易控制;寄生蟲和真菌引起的疾病死亡數量整體不大。
水溫變化:陰晴不定的天氣帶來的直接變化就是上下層水溫的差異不斷反復,檢測發現,本周水溫整體在28℃左右,但是表層水溫經常可以升到31℃;而暴雨前后上下層水溫溫差可以達到2℃以上。溫差變化不僅導致發生泛底,而且也會引起魚類的持續性應激。
pH值偏低:檢測發現,大部分池塘pH值上午檢測在6.8-7.2之間,下午檢測在7.0-7.6之間。整體來說,池塘水質pH值偏低,利于有害細菌的繁殖和生長。
亞鹽偏高:本周大部分池塘水質開始變得渾濁,藻類豐度小,60%的池塘亞鹽指標超標超(過達到0.3mg/L),嚴重的甚至達到1mg/L,影響魚的吃食和生長。
三、預防與處理建議
經過以上分析可知,本波魚病的主要原因是氣溫水溫變化導致泛底和水質惡化,從而引起寄生蟲、真菌、細菌等大量繁殖,發生魚病。因此,建議暴雨前使用海聯科3202或底倍康進行改底和提高水體堿度硬度;暴雨后使用海聯科二氧化氯進行消毒殺菌;同時根據鏡檢情況針對性的進行殺蟲處理,可以有效預防魚病的發生。
如有發病,治療方案可參考上期《海維公司5-6月份漁事》的疾病處理方案。
作者:海大集團華南一區技術服務部 張波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