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4日進行的2007廣東(湛江)國際對蝦節水產食品安全論壇上,有關人士指出,食品出口企業必須誠信,否則一旦被外國列入黑名單,就難以翻身了。其實,國外進口的食品同樣有食品安全問題,中國企業是可以打一場翻身仗的。
廣東檢驗檢疫局副局長黃偉民談到了水產出口技術壁壘的問題時說,根據他在世界范圍考察的經驗看來,國外的質量標準數以萬計,對來自中國的產品要求苛刻,而對本國生產的產品卻網開一面。“中國制造”讓人不放心的說法,其實是外國長期以來對中國的防范心理造成的,常常不是產品本身的問題。據介紹,檢疫針對疫病,檢驗針對藥殘,但是現在的檢疫大部分都被檢驗代替了,“我們生產的農產品水產品質量都不錯,可是國外專家跑來中國,整天盯著的就是藥殘問題”。
黃偉民提出,企業是第一責任人,面對國際市場中國企業必須要有長期打算,一旦被國外列入了“黑名單”,就一輩子難翻身了。明明是人吃的食品,有的企業卻報說是魚餌,躲避檢疫,這樣的企業等于是砸了中國牌子,哪怕是龍頭企業,也一樣要堅決查處。
面對國際上的風雨,黃偉民形容檢驗檢疫部門一分鐘都沒閑過,“在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其實也可以打一場翻身仗,反擊戰。”據悉,中國的檢驗檢疫部門常常在進口的美國牛肉中檢出了沙門氏菌,有害生物、有毒物質檢出問題的數量還相當可觀。目前,不少對中國質疑的國家,其產品在中國受檢查時,也被發現有很多不符合中國的食品安全標準.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