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漁業信息與服務網(FIS)9月27日報道,菲律賓羅非魚養殖部門確認通過國內技術和特別的養殖方法,羅非魚單尾重量可以翻番,即從傳統的每尾350克到600-800克。
菲律賓信息社(Philippines Information Agency)援引了漁業和水產資源局的看法,該局認為羅非魚單尾重量增加將滿足本地和出口市場大塊魚片的需求。
漁業和水產資源局下屬機構地區漁業研究和發展中心對此項技術進行了鑒定,在卡加延-德奧羅市(Cagayan de Oro)2007棉蘭老群島(Mindanao Cluster)地區技術研討和產品展覽會上此項技術被提交。
漁業業界推薦養殖“優良品種”羅非魚是因為羅非魚生長快成活率高,50克左右長不及一指的小魚尤為如此。
此項技術使得養殖商從每年收獲一次到兩次,國內外市場都因此變得供應更為充足。
新技術鼓勵每周在一公頃的魚塘里施放28千克的氮和7千克的鉀,以促進羅非魚自然生長,同時少用商業飼料。
三個月以后,雌性羅非魚可收獲,雄性羅非魚根據市場狀況繼續飼養6-8個月。雄性羅非魚比雌性羅非魚重量增長速度快40%,在最后收獲階段其平均單尾重量可達650克。
養殖重量倍增的羅非魚將減緩菲律賓漁業的困難,由于環境和其他的原因,菲律賓日前正面對大量魚群死亡的嚴峻事態。
上個月,在安關西羅鎮(Agoncillo)的一個村莊高危水平的氫化硫殺死了31公噸的羅非魚,同時影響了羅勒鎮(Laurel)的兩個村。另一事件發生在9月間,塔歐湖(Taal Lake)至少有35公噸的羅非魚毀于一旦。
盡管在7月份當局保證羅非魚的供應仍舊穩定,但此類事件似乎已經引起出口商關注。不管怎樣,人們期待新技術使養殖產業穩步發展,同時不至于失去太多的出口市場份額。(朱兆民譯)
注:南方漁網獨家翻譯報道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