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口銅魚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水生所)博士生導師張富鐵來赤水,調研赤水市能否試養圓口銅魚?經漁政站努力,及時按要求聯系好了試養場所。11月28日,價值7000余元的41尾長江珍稀魚類—圓口銅魚魚種運抵赤水開始試養。
據張教授介紹,養殖能否成功主要有三個節點:一是七天內是否會發生應激反應;二是明年開春后是否會發生小瓜蟲病;三是養殖一年后增重倍數是否能達標。
經過近幾天的仔細觀察和精細飼養,現在第一個節點已順利通過,張教授將后續相關工作委托給漁政站相關同志負責。
圓口銅魚是長江上游特有魚類,產漂流性卵。圓口銅魚,別稱水密子、方頭、肥沱、麻花魚等,最大個體可達4kg。長江干流未建大壩前,是重要的經濟魚類。三峽、向家壩、溪洛渡水利工程先后興建,讓其徹底失去了天然繁殖場所,目前已成為瀕危物種。
2014年5月中旬,水生所協作單位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對人工馴養的圓口銅魚兩次催產成功,共獲受精卵5500粒,出苗4000余尾,從而正式宣布圓口銅魚人工繁育成功。
圓口銅魚對水質要求較高,水生所專家通過十余年調研,認為赤水河水質良好,符合馴養條件,因此安排張教授開展初步試養。
據張教授講,如圓口銅魚在赤水試養成功,水生所的長期計劃是盡快在赤水市設立屬于他們的研究機構,與赤水市相關部門合作,負責圓口銅魚及其他長江珍稀、特有魚類的馴養繁育及生產發展。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