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漁行家發現之旅小分隊到武漢東西湖走訪發現,走馬嶺街道擁有8000-10000畝養殖面積,飼料市場容量達到2萬噸左右,養活著20多名飼料經銷商,卻因魚價低迷,當地經銷商銷量銳減。而這并非特例,據業內人士反映,2015年湖北市場的魚料銷量同比下降了不少。
“估計我今年還要繼續掉量,走馬嶺經銷商的數量砍掉一半還差不多”,武漢市東西湖區走馬嶺飼料經銷商黃飛翔告訴記者,這兩年由于魚價低迷,當地經銷商多面臨很大的資金壓力,曾經飼料年銷量達到3000噸的他,去年縮減到1500噸,而且多數是自用,當地還有不少像他這樣掉量一半的經銷商。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手上有100萬元,不如拿去放利息來得劃算,在當地做飼料經銷壓力實在太大了。
魚價低迷,經銷商回款難
東西湖區是武漢水產養殖的核心市場,湖北海大、武漢通威、武漢國雄三家飼料企業都在此建廠銷售,目前該區水產飼料市場容量5.5-6萬噸,高峰期時達到7萬噸。作為東西湖水產養殖標桿的走馬嶺街道,養殖面積在8000-10000畝左右,整體養殖水平高,以養殖小規格“青鳊鯽”模式著稱,每年出熱水魚1-2次或以上,高產模式帶來可觀的飼料市場,目前飼料市場容量達到2萬噸左右,養活著20多名飼料經銷商,是東西湖經銷商數量最多的區域。
相比東西湖其他區域的經銷商,走馬嶺經銷商整體資金實力較強,固定資產過千萬元的超10個,從業時間多在十年以上。他們經銷的飼料除了銷售走馬嶺本地,還銷售到外圍地區,如孝感、柏泉、黃陂、辛安渡等地,這些經銷商的年飼料總銷量達到3萬噸左右。
在早年,這些經銷商都曾創下了輝煌的銷售業績,年銷量3000噸的不在少數,有的人甚至在高峰期年銷量達到7000噸。如今,由于行情不好、回款困難,以及養殖面積縮減,經銷商整體掉量較為嚴重,能維持高峰期一半銷量的已經算是不錯的了,有個別經銷商甚至因為被拖欠資金太多而破產。“前幾年都沒有聽說過哪個經銷商垮的,現在做得蠻大的經銷商都有垮的,錢越來越不好賺!睆1999年就開始做飼料經銷商的唐宗德明顯感覺到了當下的壓力,他在高峰期時飼料銷量達到3000噸,去年銷量縮減到了2200噸左右。
據了解,當地飼料銷售以賒欠為主,部分養戶會在年初向經銷商打點預付款,有的則是全程賒欠,出熱水魚和年終出魚的時候還部分欠款。如果行情好、魚好賣,經銷商回款情況會好些;如果遇上行情不好的時候,魚賣不動,回款就很困難。從2013年開始,全國水產行情開始下滑,養戶賺不到錢,經銷商也被拖累,十年以上的經銷商,少則有數十萬元百萬元爛賬壞賬,多則有兩三百萬元資金收不回來。
生存環境惡劣,倒逼經銷商轉型
“飼料掉量主要是因為行情不好,其次是客戶在減少“,武漢澳華東西湖區銷售經理黃冠中告訴記者,以前走馬嶺的經銷商資金實力比較強,不少人都把飼料賣到了外圍區域,隨著這兩年行情下滑,經銷商們都減少了外圍銷售,砍掉了一些不好的客戶。另外,這兩年經濟開發比較多,修路和搞工業區都征了不少魚塘,導致銷量下滑。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繼續按照原來的銷售模式和養殖模式,有可能是一個無底洞,轉型是必須的,唐宗德和黃飛翔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現在最緊要的就是設計一個好的養殖模式,讓養殖戶賺錢,經銷商才能賺錢。”第一個在走馬嶺養大青魚、并帶動大家養的唐宗德,將自己定位為服務型經銷商,從飼料銷售、苗種采購、養殖技術到成魚銷售都幫養殖戶一應配齊,這兩年四大家魚行情不好,他試圖在各地考察的過程中找到一些適合當地養殖的模式,比如說,聽聞江浙一帶魚塘套養甲魚的賣價不錯,就馬上跟人打聽相關的養殖細節和技術要點,“如果可行的話,我打算先在自己的魚塘試試看,搞得好就推薦給客戶養殖。還有人跟我推薦了蝦、黃顙魚等,這些都要我自己先弄清了再說。”唐宗德說,在沒有找到更好的模式前,為了加快資金回收,今年他將建議養殖戶出3次熱水魚。
“一噸飼料賺兩三百元,這里面還包含了很大的風險和資金費用,我打算那些欠了幾萬、十萬的養殖戶都不合作了,如果繼續送料將會越陷越深。”擁有200多畝水面的黃飛翔告訴《農財寶典》記者,今年將精力放回到養殖和魚行,嘗試在基地養點小龍蝦,飼料銷售將以自用為主,同時銷售一些本地優質客戶,外圍不好的客戶將全部砍掉。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