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點干貨;凱哥給您分享黃顙魚的一些知識,從它的一個特性、環境、品種的選育以及優良品種的對比、養殖模式的創新來告訴您如何養殖好黃顙魚!
1生理特性及品種:
1 黃顙魚生長速度較慢,常見個體重200~300g。在自然大水域1齡魚可長到體長5.6cm,體重5.7g。2齡魚可長到體長9.83cm,體重20.6g。3齡魚可長到13.55cm,體重36.1g。4齡魚可長到16.01cm,體重58.2g。5齡魚可長到17.77cm,體重81.3g。黃顙魚雄魚一般較雌魚大。1~2齡魚生長較快,以后生長緩慢,5齡魚僅為25.0cm.黃顙魚的種類較多,有瓦氏黃顙魚、岔尾黃顙魚、塘黃顙魚、細黃顙魚、光澤黃顙魚等。
自然水域早已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人工精養是目前水產市場的主流
2常見黃顙魚品種優缺點比較
怎么選擇普通黃顙魚 全雄黃顙魚 雜交黃顙魚?
a 病害多——從小規格苗發病就不好控制,中后期出現怪病
b長勢慢——相同的產量設計模式下,自己的就不及別人養的品種
c捕撈煩——面對養殖中后期上市,痛苦過程只有養過的人知道
d運輸難——不耐運輸,魚販不積極,缺貨時找你,不缺貨不鳥你
3常見養殖模式及創新模式
a網箱養殖(常見于江河 深水庫
b池塘精養(川 鄂 粵 浙 蘇 東北 1000~5000斤不等
c創新大眾水產品套養或名特優套養
4創新模式:
a輔助名優品種成功,創收
名優品種病害嚴重,如南美白對蝦。近兩年全國養殖成功率不到2成!
能否利用黃顙魚為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特征及時清除蝦池中病蝦,死蝦等活力較差個體,切斷病菌傳染源,而且黃顙魚自身不會染病的優點,有效提高蝦池單產:
說明:
1
套養親魚池,因規格大,對早期對蝦生長有影響 而且自繁魚苗量多規格小,影響在蝦池的捕撈。
2
混養水花和夏花 因魚苗規格小、養殖池中適口餌料不足,導致魚苗生長慢、成活率較低,捕食病蝦效果不理想,且上市規格小,增產增效不明顯。
3
混養小規格(10~35g/尾)效果比較好,不僅不會對南美白對蝦健康個體生長構成威脅,且能及時吞食患病蝦 死蝦 殘餌 起到清道夫的作用,能有效控制蝦病的發生。據測套養小規格黃顙魚當年可達150g以上,平均增重8倍。最終實現最終實現穩產,高產。
b平衡大眾水產品價格低迷,創收
說明:
成功的案例不止今天我分享的這一個,四大家魚套養黃顙魚也是有很多成熟案例!在行情不好時既提高了養殖四大家魚的利潤,又降低了患錨頭蚤等疾病的風險。
總結:a選擇黃顙魚品種是成敗第一步b名優品種+黃顙魚模式(優勢:輔助名優品種成功,防止病害發生,穩產,高產。)c大眾水產品+黃顙魚模式(優勢:平衡大眾水產品價格低迷,保利潤,增產。)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