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以來,我國羅非魚產業發展出現了許多不確定性。面對國際主要經濟體不景氣和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如何有效應對危機,對產業結構進行合理調整,通過產業升級、優化結構來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成為羅非魚產業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一、中國羅非魚產業發展現狀---
(一)中國羅非魚的生產情況
過去20年,中國羅非魚產量增長了4倍多,緩解海洋資源壓力的同時,也保障了優質水產品蛋白的有效供應。另外,中國養殖技術快速發展,還帶動了印度尼西亞、埃及以及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羅非魚養殖業的快速發展。
從近兩年中國羅非魚產業發展情況來看,羅非魚產量快速增長趨勢已經結束,目前已進入一個緩慢、平穩的增長期,羅非魚加工、貿易等方面也都趨于平穩。結合今年羅非魚投苗、養殖、加工和貿易等情況來看,預計2016年底的產量應與2015年的165萬噸基本持平,保持在160多萬噸左右。
從全球羅非魚產業情況看來,2016年全球羅非魚產量可能超過550萬噸,其中,非洲等地一些發展中國家產量將有可能繼續增加,中國羅非魚產量在全球羅非魚總產量的占比呈下降趨勢,目前這一比例已從5年前的45%下降到30%。
就產能而言,中國羅非魚的產能非常大,因為中國養殖證不限定養殖品種,可以養羅非魚,也可以養其他品種,這主要取決于市場的走向、價格的高低、利益的多少。中國羅非魚養殖主要集中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云南和福建,養殖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96%。未來,中國羅非魚產量是否有進一步增加的需求,將主要取決于內銷市場需求是否提升。
(二)中國羅非魚貿易情況
中國羅非魚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國和墨西哥兩大市場,近年來,這兩大市場處于基本飽和的狀態,已無太大的增長空間。從歐洲市場來看,羅非魚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有限,市場發展緩慢。其他市場份額較小,出口情況基本穩定。從內銷市場來看,中國淡水養殖的品種繁多,羅非魚消費一直增長緩慢,很難像草魚一樣成為主要消費品種。另外,羅非魚生產成本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國內外市場都受到了來自越南鯰魚低價競爭的挑戰和壓力,其中,中國國內市場越南鯰魚的銷售量增長幅度是羅非魚增長幅度的數倍,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隨處可見越南鯰魚。
從產業現狀來看,出口比例下降,內銷比例提升將是中國羅非魚產業最為顯著的變化。近年來,小龍蝦、斑點叉尾鮰、鱸魚等內銷增長非常迅速,目前這幾個品種產量的95%都在國內銷售,且內銷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價格穩中有升,出口份額已經非常小。但是,羅非魚作為出口依賴型品種,在短時間內還很難有較大轉變,國際市場需求變化依然關乎整個中國羅非魚產業的發展。
二、2016年羅非魚生產與貿易形勢分析---
(一)羅非魚生產情況
2015年,中國羅非魚主產區(廣東、海南、廣西、福建、云南)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6%,比較2015和2008年中國羅非魚主產區產量分布,可以發現,廣東,福建的產量份額下降,廣西、海南、云南的占比上升,云南表現尤為突出,而且云南羅非魚大部分為當地消費,只有很少部分出口。
(二)羅非魚出口情況
1.羅非魚出口量、額分析
中國連續近20年的水產品進出口高速增長,在2015年首次出現量、額雙降。幾大進口市場(中、歐、美、日)消費萎縮。羅非魚出口同樣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2014年羅非魚出口量、額達到頂峰,2015年出口量變化很小,出口額大幅下跌,包括養殖生產者、加工企業、貿易商在內的全產業鏈各環節均受到打擊。2016年1-7月羅非魚出口量20.9萬噸,比去年增加5000噸,出口價格也略有上升。預計今年的羅非魚出口形勢將比去年有所緩和,出口量與去年持平,出口額回升,羅非魚產業發展形勢較上年將有所好轉。
2.羅非魚出口市場分析
我國在美國羅非魚市場中的占比呈下降趨勢,越來越多國家的羅非魚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近幾年,美國進口的羅非魚總量約為22-23萬噸,2015年我國在美國羅非魚市場中的占比仍高達74%,但2016年美國自中國進口羅非魚首次出現大幅下降。分析主要原因:一是其他國家的羅非魚進駐美國市場的量增加;二是同類產品的競爭使得市場份額被侵占,例如越南鯰魚取代一部分市場份額。
從美國市場供應國來看,中國的競爭力在逐年的減弱,而我國羅非魚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份額有所增加,近年來涌現出科特迪瓦、贊比亞、伊朗、以色列等一批新興市場,出口市場多元化程度提升,市場風險有所下降。總體來看,中國羅非魚出口、內銷都呈現出基本平穩的發展態勢。
三、羅非魚產業發展趨勢---
(一)推動養殖生產轉型。進入新常態的羅非魚產業,業界更關注市場的變化,不再單純追求產量的增長,更加關注經濟效益,注重生態、健康的養殖模式,探索認證、可追溯、市場準入等新形式,以便實現差異化競爭,突出品牌,提高整體競爭力。
(二)強化區域性合作。目前出現了一些以大型加工出口貿易企業為核心,建立區域性合作組織或合作社的有益嘗試,如海南的羅非魚正通過區域合作組織,攜手進入上海Disney餐飲。發揮區域組織的作用,實現多利益相關方的交流與合作將會成為未來推動羅非魚擴大市場的重要途徑。
(三)審時度勢,大力開拓內銷市場。建議業界人士分析市場需求,吸取發展經驗,積極拓展羅非魚的內銷渠道。尤其要關注國內大型連鎖餐飲市場。以海底撈(160多家分店)為例,每年采購的水產品達30多億人民幣,其中,越南鯰魚已進入其菜單。再比如西貝連鎖餐飲,功夫魚(鯉魚)的收購價格高達18元/500克。而羅非魚目前尚未進入這兩大餐飲。業界人士必須分析其中的原因,提供符合連鎖餐飲的供貨需求的產品。即做好加工前處理,統一標準,保障質量。
(四)加強品牌建設。羅非魚國內市場消費潛力巨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拓展內銷市場,建議企業要注重品牌建設,以品牌拓展市場,主產區可參考其他品種區域品牌,如小龍蝦、大閘蟹、鱸魚、海參、青蟹、鳙魚頭等經驗,積極創建羅非魚區域公用品牌。
(五)提升低值副產物高值化利用水平。目前已有企業探討羅非魚的魚糜制品、膠原蛋白,以及其他產品的生產,未來低值副產物高值化利用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
中國羅非魚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內銷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如何瞄準市場,以良好的生產模式滿足市場需求應是產業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業界人士應該攜手,共同探索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的有效方式,進一步推動我國羅非魚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