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組在考察了大量的填海工程平面布局后發現,日本非常重視圍填海工程的平面設計,且具有以下特點:在圍填海方式上,以人工島式居多,自岸線向外延伸、平推的極少;在圍填海布局上,工程項目內部大多采用水道分割,很少采用整體、大面積連片填海的格局;在岸線形態上,大多采用曲折的岸線走向,極少采取截灣取直的岸線形態。
這種圍填海工程的平面設計,雖然會增加填海成本,但在提高海洋資源利用效率,提升區域資源、環境和社會協調性方面具有十分明顯的優點:
首先,增加了海洋價值。如果采用自岸線向外延伸、平推的方式,大面積連片填海,填海造地所實現的僅僅是把海洋面積換成陸地面積的價值,這種價值是單一的。采用人工島方式填海造地不但可以增加更多高價值的沿岸土地,還可以在人工島之間的水道和人工島岸線上,開展海上交通、旅游觀光、海水利用等多種海洋開發活動,實現的不僅僅是填海形成陸地的價值,還增加了其他潛在的價值。
其次,增加了岸線資源。海岸線是負載海洋經濟開發活動的重要依托,是寶貴的空間資源。自岸線延伸、平推式的圍填海方式把原有海岸線從里側移到了外側,不會大幅度增加岸線,在一些海灣區域甚至會減少岸線。而采用人工島式的圍填海,加上曲折的岸線設計,在不削減原有岸線的同時,還會大量新增岸線,甚至新增港口岸線。
第三,減少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圍填海不可避免地會對海洋環境造成影響。人工島式和順岸分離式的圍填海方式因為水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仍能維持水體交換和海洋生態系統,以及在美化景觀、小氣候調節等方面的海洋功能,因此對海洋環境影響相對較少。
第四,減緩用海矛盾和沖突。人工島方式填海造地因為不損毀原有岸線,可最大程度減小對原有依托海岸開發活動的影響,加上岸線長度的增加,可顯著減緩用海沖突。
相比較而言,我國對圍填海工程平面設計的考慮還較粗淺,平面設計的優化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目前的圍填海工程基本采用自岸線向外延伸、平推的方式,且許多圍填海工程的填海面積較大。如果圍填海工程繼續以粗放的方式快速推進,在整體上將大大降低我國海岸資源的利用效率,顯著削弱海洋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巨大潛力。
因此,改進圍填海造地工程的平面設計方式,推進各類圍填海工程平面設計的科學論證,開展各類圍填海工程平面設計的比選與優化,最大限度地減少圍填海活動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保護有限的近岸海域資源,提升新增土地經濟價值,實現各類圍填海工程的科學管理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平面設計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工程用海面積、地理位置與布局、外輪廓形狀、結構型式和主要區塊功能等,建議主要采取人工島式、分離式、多功能區塊組合、曲折岸線形態等圍填海方式。不但要大力宣傳和推廣這種科學的填海方式,要把平面設計的先進理念貫穿于圍填海工程的各個環節,更要將平面設計作為各級海洋管理部門審核圍填海項目的依據之一,從理念到實踐都徹底轉變填海造地工程的粗放模式,實現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南方漁網編輯:歐陽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漁監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