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摘自羊城晚報:撈魚時喜形于色,賣魚時愁眉不展,幾乎成了湛江市羅非魚養殖戶們今年以來的共同表情。據了解,今年湛江漁民養殖羅非魚可達兩至三造,畝產成魚量1000至4000公斤,產量高于往年,但由于收購價低迷,到塘收購價低至5元/公斤,逼近成本價,而且按重量分四個檔次計價的慣例也一度被打破。
羅非魚是湛江水產養殖主要品種之一,各類淡、咸水羅非魚養殖場遍布吳川蘭石鎮、博鋪街道和東海島東簡鎮、民安鎮等地。因品種更新和技術升級,湛江羅非魚產量逐年提高。經專業加工后,凍羅非魚片和羅非魚皮等制品暢銷美國、韓國和歐盟諸國。
吳川蘭石鎮督仔坡養殖戶陳金勝家所養淡水羅非魚今年大獲豐收,全年三造、畝產預計可達4000公斤,但收購價格卻讓他樂不起來。近日撈魚時,一家水產企業的采購人員駕車到魚塘邊,按兩類重量標準收購成魚:兩公斤以上者6.5元/公斤,1.6至2公斤者5元/公斤。陳金勝說,僅算飼料費用,淡水羅非魚養殖成本平均都在4元/公斤以上,另外還有魚塘租金和雇工工資等費用。去年同期,羅非魚收購價為6元/公斤至8元/公斤,而今年收購價低至5元/公斤,幾乎與成本價持平,利潤很少。
據介紹,各大加工廠往年收購羅非魚時,是按1.2至2公斤、2至3.2公斤、3.2至4.4公斤和4.4公斤以上共四個檔次分質計價的,但這個慣例在今年被打破,兩公斤以上羅非魚執行統一價,這就讓養殖戶們下重本養出的大魚卻難賣出好價錢。
為何收購價偏低,計價慣例被打破?湛江一家水產加工企業原料部劉某稱,今年以來,外商偏重于訂購較小的羅非魚制品,與往年兼訂多種規格的情況不同,究竟是什么原因目前湛江的加工企業還沒搞清楚。收購過程中,全市各地1.6至3.2公斤羅非魚成魚與訂單要求最為匹配,加之產量高于往年,各大加工廠順勢壓價。
另據了解,湛江市今年羅非魚出口旺盛,但價格偏低。今年來湛江市羅非魚制品出口平均價格約為2504美元/噸,比去年同期降低約160美元/噸。據分析,羅非魚出口制品平均價格降低,也是湛江羅非魚成魚今年收購價格低迷的原因之一。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