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接近冬天了,水溫逐漸下降,又到了觀賞魚水霉病的多發期了。
水霉病發病癥狀:當魚體受傷后,水霉動孢子入侵傷口,吸取魚皮膚內的營養而萌發,并迅速生長,菌絲的一端像樹根一樣吸附在魚的皮膚組織內,其余大部分露在體表外面。水霉菌絲呈白色或灰白色成棉絮狀在水中飄動,肉眼可見。魚體寄生水霉菌后,會表現出煩躁不安,由于菌絲吸取魚表皮內的組織營養,加之細菌感染傷口,使表皮組織壞死,魚類因瘦弱逐漸死亡。
病原與流行:該病是由真菌寄生魚體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門藻狀菌綱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屬和綿霉屬。水霉病在晚冬和早春最為流行,進入越冬期的魚種和成魚在1~2月份最容易發生。發病范圍廣,可危害各種淡水魚類,甚至鱉、蟹等都可以感染。
防治方法:魚病發生的早期,可用亞甲藍消毒魚缸,濃度為0.15~0.2ppm;用3%~4%的食鹽水,或食鹽與小蘇打各0.4‰制成合劑浸洗病魚體5~15分鐘;嚴重的則用高濃度的龍膽紫或高錳酸鉀涂抹;水溫升高至25度以上。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