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天山網:(記者李家通訊員謝宏偉報道)因為進入市場的無公害魚沒有具體的標識、和普通魚混合銷售后,價格怎么也上不去。11月25日,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寧這樣告訴記者。
“我們的無公害魚養殖項目近日通過了驗收,這標志著我們無公害魚技術成熟了,創立的‘柳絲湖’無公害水產品品牌,填補了新疆水產品無公害養殖的空白,本應該高興的事我卻高興不起來。”李寧說。據李寧介紹,普通魚養殖的水質一般沒有經過檢測,養殖環境惡劣。而且養殖戶為追求經濟效益,密集養殖,結果導致病害,只有給魚使用抗生素、激素等國家禁用藥物。而他們的無公害魚所吃的魚料不添加任何激素、抗生素,水源來自180米深的井水。無公害魚一畝養殖產量控制在700公斤內,而普通魚一畝可達上千公斤,多得甚至在1300公斤。
烏魯木齊縣常氏水產養殖場銷售部負責人王永忠說,今年8月,養殖戶在北園春水產品批發市場成立了無公害魚專賣店,并給好家鄉超市青年店和七一醬園店供貨。但價格與普通魚沒什么差別。他表示,因為缺乏市場準入制度,無公害魚和那些普通魚被放在一個平臺上銷售,并且在產品質量上沒有具體的提示,消費者因為缺乏辨別力,當然更喜歡去選便宜的買。與之相對應,無公害水產品賣不上價,養殖戶的生產熱情也必將受到影響。
王永忠說:“本來我計劃用兩年時間,再把六十戶鄉的無公害魚提升為綠色水產品,但如果價格上不去,養殖戶對項目的配合度將會大打折扣。”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