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其后幾年,珠三角地區南美白對蝦病害連年爆發,行情也每況愈下,不少養殖戶年年虧損,尋找養殖替代品種已是形勢所迫。其中,新會有個養殖戶,他跑遍了大江南北,作了充足的市場調查,看好臺灣泥鰍是南美白對蝦的完美替代者。他的名字叫霍志洪。
人物檔案
霍志洪,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三江鎮九子沙村人,熟悉他的人都親切地叫他洪哥。在2000年前后,他是一個水產品流通商,主要收購南美白對蝦,一做就是11年。2008年前后,他收蝦的同時也開始養蝦,后來工作難以兼顧,專心養蝦。2011年以后,他成為水產飼料經銷商,年銷量達1000多噸。2014年下半年開始,他推動九子沙一帶對蝦養殖戶轉養臺灣泥鰍,掀起珠三角地區泥鰍養殖熱潮。
興起:推廣臺灣泥鰍,養戶脫貧致富
2014年之前幾年,九子沙養殖戶因養殖南美白對蝦負債累累,轉養是一定的事,那么應該轉養什么品種呢?霍志洪說:想翻身,養泥鰍。
霍志洪坦言:推廣養殖臺灣泥鰍并不是心血來潮,而是通過多次實地考察才決定的。做過11年水產品流通商的他,積累了廣闊的人脈,他到西南、華中、華東等泥鰍消費市場走了一轉,并和各地的魚販交流心得,發現很多地方都有消費泥鰍的習慣,但泥鰍的產量卻不大,且有季節性,以野生本地泥鰍為主,批發價通常有20-30元/斤。剛巧當時珠海六鄉有人做臺灣泥鰍魚苗孵化,考察回來后霍志洪馬上向周圍的養殖戶推廣臺灣泥鰍。
一開始,九子沙的養殖戶對臺灣泥鰍缺乏信心,擔心一旦大量養殖會出現賣不出去的情況。于是,霍志洪把考察的結果告訴大家,估算全國泥鰍日均需求量約10萬斤,且嚴重供不應求,魚價完全不在南美白對蝦之下。另外,臺灣泥鰍養殖周期短,養殖管理也要比南美白對蝦簡單,且很好運輸,運輸損耗率極低,所以即使珠三角地區對泥鰍的需求量不大,但并不會影響它在珠三角地區的養殖。霍志洪很有信心,他跟養殖戶保證:如果養出來的泥鰍沒人收,他全部都要!
霍志洪計了一筆賬:以當時的養殖條件(塘租、飼料、種苗、人工等),養殖規格15尾/斤的泥鰍成本僅需6-7元/斤,甚至更低,而收購價以25-26元/斤計算,則利潤空間有近20元/斤,非常誘人。即使大量養殖后,魚價下滑,只要價格能有10元/斤,這條泥鰍依然有不錯的養殖價值。
2014年以前,雖然珠三角地區已有人零星養殖臺灣泥鰍,但臺灣泥鰍真正作為商品魚大量養殖,還是從霍志洪大力推廣后才開始的。臺灣泥鰍的養殖也從九子沙擴散到江門,再到珠三角地區,最后到中國各地都有人養殖。此前負債累累的九子沙養殖戶,有80%的人都是依靠養殖泥鰍完成翻身,甚至實現致富的。
經銷:泥鰍養殖戶賒銷多,年銷量達1000多噸
現在,雖然霍志洪也有搞養殖,但更多時候他是扮演一個水產飼料經銷商的角色,一直專銷恒興飼料。近幾年,霍志洪年銷飼料1000多噸,主要是泥鰍料和蝦料,此外還有龜料、黃顙魚料等。
其實,霍志洪一開始養蝦時用的并不是恒興飼料,但很快通過養殖效果對比,成為恒興飼料的忠實擁躉。談及為什么會有這種轉變,霍志洪表示:恒興是最早生產蝦料的企業之一,飼料產量大,質量穩定,他經銷和使用這么多年從來沒出現過質量問題。恒興也很早就已經研發出泥鰍料專用配方,飼料系數在行內也偏低,泥鰍生長速度快。養殖出來的臺灣泥鰍色澤偏黃,身形修長,更受魚販歡迎。
九子沙的泥鰍養殖戶手上一般沒有太多空余的資金,90%都是以賒銷為主。霍志洪表示并不擔心還款問題,他說:“大家都是本地人,彼此知根知底,只要不是好吃懶做、滿身惡習的人,都會賒。”他計算過:在當地,養一塘泥鰍的飼料成本一般不會超過10萬元,即使養殖戶養殖失敗,棄養轉業打工,兩三年內也能還清欠款。
衰落:產量大增價格下跌,種質退化長速緩慢
近兩年來,臺灣泥鰍在全國各地都開始有人養殖,雖然不少地方在一輪熱潮過后很快回歸平靜,但泥鰍的總產量還是呈上升趨勢的。今年4月份之后,臺灣泥鰍價格更是一路走低,近兩個月,大中規格的泥鰍塘頭價大多處于8元/斤以下,小規格的泥鰍價格雖好,但近來也跟著下跌。
除了行情差,霍志洪還表示:由于不斷近親繁殖,臺灣泥鰍的種質退化已經十分明顯,今年的鰍苗長速明顯偏慢。以養殖15尾/斤的泥鰍為例,養殖周期從以往的3-4個月延長到6個月;飼料系數也從1.1-1.3漲至1.4-1.6,如果管理不當料比甚至達到2.0以上。九子沙養殖的臺灣泥鰍一般規格在15尾/斤以內,規格比較大,今年由于行情差,養殖戶待價惜售,所以存塘規格較大。以往成活率一般有80%以上,今年恐怕50%都沒有。
另外,九子沙作為早批養殖臺灣泥鰍的地區水質逐漸變差,病菌的耐藥性越來越強,臺灣泥鰍也越來越難養;相反那些新興起的地方,比如中山,今年養殖就相對更成功。此外,珠三角地區的塘租這兩年也被不斷炒高,養殖臺灣泥鰍的成本也跟著水漲船高。
九子沙去年能賺錢的泥鰍養殖戶還有80%,今年能賺錢的恐怕很少。而村里的4000畝池塘中,去年約有50%的池塘養殖泥鰍,今年縮減到30%-40%,明年恐怕繼續縮減。從養蝦到養泥鰍再到養蝦,這幾年間的九子沙變了又變。霍志洪擔心,如果不轉換一下養殖模式,臺灣泥鰍這條魚將會越來越難養,越來越難賺錢。
出路:養殖新品種,探索新模式
雖然臺灣泥鰍越來越難養,但霍志洪還是看好這條魚在廣東的前景。廣東冬季溫暖,相比廣東北邊那些地區,廣東的氣候更適宜養殖泥鰍,養殖周期更短,成功率更高。在淘汰掉一部分養殖戶后,泥鰍的行情還是可以回暖的。
霍志洪強調,臺灣泥鰍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種質退化,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到臺灣地區引進新的種鰍,尤其是公鰍。但這樣做魚苗的成本較高,養殖戶也未必接受高價的泥鰍魚苗。不過霍志洪回憶,2014年養殖泥鰍剛興起時,1300-1400尾/斤的鰍苗要價0.32元/尾,種鰍更是達50多元/斤。
如果無法引進新的種鰍,在這種情況下,霍志洪認為養殖戶要做好兩點:首先,種苗是養殖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建議養殖戶最好自己開苗,這樣才能確保沒有使用抗生素,養殖過程中長速有保證。其次,目前大規格的泥鰍存塘量很大,行情很差,幾乎無利可圖,反而小規格的泥鰍行情較好,周期短,風險也較小。
南美白對蝦和臺灣泥鰍在九子沙養殖之路越來越難推進,洪哥現在將目光放在新模式實踐上:上個月,他的一部分池塘里投放下一批斑點叉尾鮰魚苗,到了明年開春之后還將繼續放入大規格的草魚苗和羅非魚苗,并用鳙魚、鯽魚輔助調水。他表示:水產品行情總是有好有壞,行情好的時候能賺錢,行情差的時候也可以保本,混養3個品種,只要有1個品種的行情好就能夠賺錢,其它的至少也能保本。
這種養殖模式科學、合理,如果大獲成功,相信又將掀起養殖新風潮!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