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春節前突然披露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脆肉鯇之鄉”地理標志產品中山脆肉鯇是人們餐桌上的一道名菜,部分供應港澳市場。而今,中山萬噸脆肉鯇因餐飲業大面積停頓而壓塘,每斤7元多的塘頭價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多一點,距近10元的成本價相差兩元多,畝產5000斤的養殖戶每畝虧損上萬元。
最糟心的事,三四月正是脆肉鯇春播好時節,養殖企業和養殖戶需要處理存貨后清塘,消除淤泥,殺滅害魚、害蟲等,及時春播。
脆肉鯇養殖大戶車志強說:“按水產養殖規律,春節后正是平整魚塘、曬塘的好時節,但現在受壓塘影響,無法開始新一輪投苗。”
養殖場工人楊引好正在投料
中山市嘉華脆肉鯇養殖專業合作社董事長、中山市東升鎮勝龍村主任黃明根說,合作社的脆肉鯇一向不愁銷路,主要供應中高端酒樓,基本沒在本地銷售。海底撈曾找來簽約,報價20元一斤,通過中山水出公司分割封裝后50元一斤,但合作社滿足不了海底撈的供貨量需求。
黃明根說,脆肉鯇跟普通鯇魚不同,需要利用流水養,使用經水浸泡透的蠶豆作飼料,才能肉質結實、清爽、脆口。養殖的精髓在蠶豆飼料,需要長時間喂食蠶豆,但找不到那么多好蠶豆,擔心質量保證不了,就放棄了海底撈的訂單。
中山市嘉華脆肉鯇養殖專業合作社董事長黃明根
“中國脆肉鯇之鄉”中山占中國脆肉鯇市場六成以上份額,養殖面積近3萬畝,其中東升鎮脆肉鯇養殖面積1.7萬畝,年產量3.5萬噸,積壓量估計約0.8萬噸。
脆肉鯇養殖最集中的中山市東升鎮勝龍村,脆肉鯇養殖面積有7000畝左右,受疫情影響,勝龍村脆肉鯇近5000噸滯銷,成為脆肉鯇養殖災情最重的村。
眼下,“中國脆肉鯇之鄉”需要跟時間賽跑,盡快清塘后投苗,不然今年市場供應將吃緊。而拯救脆肉鯇產業的最有效手段是迅速打通銷售渠道和消費通道。3月8日上午,中山市政協辦公室組織流通領域企業和媒體謀對策,美菜網、萬谷菜籃子、中山市眾人信息科技、中山市互聯網應用創新協會等機構一道,與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塘頭對接,謀求對策,共同拯救脆肉鯇乃至中山水廠養殖業。
中山市是港澳“菜籃子”,承擔著保障港澳水產品、蔬菜供應等重任。中山超過一半種養殖面積用于水產養殖,逾30萬畝水產養殖面積,養著四大家魚、南美白對蝦、脆肉鯇、羅氏沼蝦、黑魚、河豚等,供應香港市場4成、澳門市場七八成淡水魚。
此外,今次疫情對中國水產養殖重地中山市的影響絕不限于脆肉鯇,而是全方位的,因廣東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高度市場化形成的產業鏈條,部分不適合北方氣候的品種主要在廣東養殖,但不少廣東魚流通中轉站在武漢,武漢疫情令當地水產大流通停頓,產業鏈條被切斷,重新接續鏈條需要時間。近日,筆者調研中山黑魚養殖重鎮三角鎮發現,黑魚外運渠道幾近停頓,漁農焦急地等待著武漢市場重啟,黑魚苗繁育戶也等著春播客戶到來,一場水產業拯救行動迫在眉睫。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