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魚中的“巨無霸”,養殖它的人少了,近10年產量卻能逐年增加!從苗種到成魚養殖這些技術才是關鍵。
近幾年,當大部分養殖戶將關注度由傳統四大家魚養殖轉向在各地大規模興起的特種養殖時,特種淡水養殖迎來了快速的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養殖戶也取得了豐厚的收益。名優特種水產養殖品種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周期短、利潤高等特點,但大規模的養殖同樣也面臨著高投入、高風險、存量瓶頸等諸多問題。
很多人認為四大家魚在近些年特種水產養殖興起的背景下,產業規模會受到壓制,但作為四大家魚中體型最大的青魚卻在近10年產量逐年增加,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淡水養殖中的池塘“巨無霸”青魚。水產養殖網近期也很榮幸邀請到上海海洋大學副教授沈玉幫做客直播間分享了《疫情情況下的青魚養殖》,帶我們更深層次了解青魚從苗種到成魚養殖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2009-2018年青魚產量及占比
認識青魚
青魚,又名螺螄青,肉食性魚類,主要生活在養殖水體的下層,是我國重要淡水養殖魚類。2018年我國青魚養殖產量達到69.13萬噸,占淡水養殖總產量的2.33%。我國青魚養殖主要在長江流域,包括湖北、江蘇、湖南、安徽、浙江、江西等省份。
養殖戶托起的青魚
青魚的人工繁殖
一、親魚培育
調水質
親魚池經冬季親魚越冬過后,水底沉積了大量有機物質,消耗水中大量溶氧。進入早春后要及時排老水、進新水,保持水質清新。調節水體酸堿性,始終保持池水弱堿性。
投餌料
親魚在培育的過程中需要投喂鮮活螺螄、蜆和蚌肉等作為餌料,投喂少量的豆餅或菜餅。要四季不斷食。每年每尾親魚需螺螄500公斤,菜餅或豆餅10公斤。
勤沖(換)水
在整個親魚培育過程中,要經常沖水。一般冬季每周沖水1次;天氣轉暖后,每隔3~5天沖水1次,每次3~5個小時;臨產前15天,最好隔天沖1次,催產前幾天,最好天天沖水。經常沖水可以促使親魚性腺發育。
二、人工催產
準備工具
做好催產前的準備工作,包括產卵池、孵化桶、孵化環道、捕撈親魚漁網、產卵池上的蓋網、親魚夾、親魚暫養網箱等工具清洗和消毒。
標準化的孵化車間
確定時間
每年的催產時間要根據氣候、水溫來確定。如果水溫回升快,催產日期會提前些;如果水溫回升慢,催產也要相應推遲。催產水溫18℃~30℃,以22℃~28℃最適,確定最適宜的催產時間。長江中下游地區通常在5月中下旬進行。催產最好是選擇在天氣晴朗天進行。
選擇催產劑
目前用于青魚繁殖最常用的催產劑是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也有些繁殖場將地歐酮(DOM)與GnRH-A混合使用,用以進一步增加活性。
青魚催產過程中常見催產劑
注射催產針
青魚注射次數一般采用二次或三次注射。
二次注射:第一次注射采用GnRH-A3 每公斤1~3微克,針距24~48小時;第二次注射GnRH-A每公斤20微克,加上地歐酮DOM每公斤5毫克。雄魚可以用一樣的劑量。
三次注射:在催產前15天左右每尾注射GnRH-A 5微克;第二針注射GnRH-A每公斤5微克;12~20小時后再注射第三針,劑量為GnRH-A每公斤20微克,加上DOM每公斤5毫克。雄魚在第三次注射時,注射雌魚劑量的一半。
即將催產的青魚
繁殖方式
1、在產卵池中自然產卵、受精。雄魚要稍多于雌魚,一般3尾雄魚2尾雌魚比較好;如果雄魚較少,雌雄數量一樣多。
2、人工授精方式。雄魚可少于雌魚,1尾雄魚的精液可供2-3尾同樣大小的雌魚受精。
在催產過程中,常常會引起親魚受傷,如果不加以很好護理,會造成親魚的死亡。首先應該把產后過度疲勞的親魚放入水質清新的池塘里,讓其充分休息,并精養細喂,使它們迅速恢復體質,增強對病菌的抵抗力。為了防止親魚傷口感染,可對產后親魚涂擦高錳酸鉀,如果受傷嚴重,可每公斤注射青霉素1萬單位等抗菌藥物。
魚苗培育
魚苗培育就是指將初孵仔魚(水花)經一段時間的飼養,培育成3厘米左右的稚魚(夏花)的過程。目前,典型的培育方法主要是靜水土池塘培育。
池塘準備
魚苗下塘前一個月左右時間,做好清除過多的淤泥,修好池堤和進、排水口,填好漏洞裂縫,清除雜草。還要利用藥物殺滅野雜魚、致病菌、寄生蟲和其它敵害生物。清塘最常用的藥物是生石灰、漂白粉、茶粕和魚藤酮。
養殖池溏清塘、消毒
池塘肥水
青魚魚苗主要攝食浮游生物,進行施肥肥水,現在根據國家生態綠色發展要求,糞肥容易污染水質,盡量不用,前期采用豆漿飼養仍然是很主要的方法,也可以使用無機肥或者購買專門的肥水產品來培育魚苗。后期可以投喂蛋白四十以上的粉末配合飼料。
運輸下苗
關注運輸時間點,避免魚苗在氧氣袋中時間太長。魚苗經過氧氣袋密集運輸,處于一種麻醉或昏迷狀態。魚苗運輸到位后,首先將魚苗袋放入魚池中,20分鐘左右袋內外水溫一致。再將魚苗放入事先準備的暫養箱中,40分鐘左右可逆水游泳。最后適當投喂蛋黃水,待魚苗飽食后從暫養箱內放出。
打包好的魚苗
養殖密度
魚苗一般單品種飼養,不作配搭飼養。所選擇的池塘面積一般在1-3畝的范圍內,水深1.2米左右為宜。從魚苗養到夏花一般10萬尾/畝左右,而從烏仔養到夏花一般5萬尾/畝左右。
魚種培育
魚種的培育是指將夏花魚種經幾個月或一年以上培育成一齡(當年)魚種或二齡(老口)魚種的過程。魚種培育的目的是提高魚種的成活率和培養大規格魚種。
池塘準備
魚苗下塘前一個月左右時間,做好清除過多的淤泥,修好池堤和進、排水口,填好漏洞裂縫,清除雜草。還要利用藥物殺滅野雜魚、致病菌、寄生蟲和其它敵害生物。清塘最常用的藥物是生石灰、漂白粉、茶粕和魚藤酮。
運輸下塘
投放魚種前,還應對魚體進行消毒,常用2.5%的食鹽水,或十萬分之一高錳酸鉀溶液浸泡十五分鐘即可。下魚種前也應注意魚池水和運輸夏花時的水的水溫差。
養殖方式
適當的搭配混養,充分利用池塘水體和天然餌料資源,發揮池塘的生產潛力。一般可以混養二、三種,多的也有四、五種。但青魚一般不和草魚混養。青魚和鰱鳙混養放60%青魚,放40%鰱鳙。
魚種飼養
目前魚種生產大都以投喂人工飼料為主。夏花放養后,每天投餌2-4次,7月中旬后每天增加到4-5次,投餌時間集中在上午8:00至下午18:00。堅持“四定”(即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原則。
預防病害
要做好防病工作,青魚特別是2齡魚種培育時,很容易患病,每年5月下旬至6月底、9月上旬是青魚的發病期,有些養殖戶用草魚出血病疫苗對青魚進行免疫可以降低發病率。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控制水質,防止變濃變壞。
成魚養殖
池塘準備
池塘養魚一年以后,將池底周圍的淤泥挖起置放于堤埂和堤埂的斜坡上,待稍干時應貼放在堤埂斜坡上并拍打緊實,然后立即移栽黑麥草或青菜等,作為魚類的青飼料。
魚種放養
通常仔口魚種的規格應大,而老口魚種的規格應偏小。江浙地區,一般青魚魚種放養規格需500~1000克的2齡或3齡魚種。長江流域一般在春節前放養完畢,東北和華北地區可在解凍后,水溫穩定在5-6℃時放養,也可在秋天放養魚種。
混養方式
為了充分發揮池塘水體和魚種的生產潛力,最好是采用混養的方法。青魚可以與鰱鳙混養,也可以跟鯉混養。一般每放1公斤青魚,可搭配12~13厘米的鯉2~4尾。
輪捕輪放
因為目前仍然存在青魚年底集中上市的現象,導致價格低,養殖效益不高,采用輪捕輪放的方式,可以解決不用都到年底上市。但目前捕魚技術還需要改進。
成魚飼養
成魚養殖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飼料。一般投喂蛋白30~33的膨化飼料。投喂原則:早開食、晚停食、抓中間、帶兩頭。
池塘循環水養殖青魚
目前有些地區養殖戶對于特種養殖品種的追逐可以說是達到了一種瘋狂的狀態,四大家魚養殖塘口轉養名優特種水產品的案例不在少數。但消費市場永遠是最好的養殖指向,青魚養殖產量連續10年增長,代表著市場的需求量依舊非常的大。在養殖空間不斷被擠占的同時,青魚養殖戶,更需要更完善的青魚養殖技術,才能保證在有限的養殖空間里,取得更高的收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