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鱖魚作為中國淡水魚中具有代表性的名貴高檔魚類,越來越受到廣大人們的喜愛和消費,鱖魚市場消費量越來越大導致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早期鱖魚養殖主要采用土塘喂活餌料魚的養殖模式,這種模式產量不高,養殖過程中對于活餌料的需求比較大,極大的限制了鱖魚養殖行業的發展。近兩年也有養殖戶根據鱖魚的食性特點,跟其他品種進行混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鱖魚的養殖依舊無法像其它品種魚規;l展,究其原因還是在于鱖魚養殖過程中餌料選擇的特殊性上,因此解決活餌問題成為目前鱖魚養殖最大的瓶頸和行業機會。
鱖魚飼料魚鯪魚
今年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實施2020年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的通知,明確提出了2020年配合飼料替代野雜魚的行動方案:開展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試驗,推廣點數量可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增加。各地要聚焦重點品種,因種施策、分類指導、穩步推進。各地漁業主管部門也是響應通知內容,這其中廣東省漁業技術推廣總站也相應制定了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行動:建立花鱸、石斑魚、大口黑鱸、鱖魚、青蟹等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試驗推廣點13個。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鱖魚飼料化養殖的趨勢和解決途徑。
鱖魚產業發展模式
半人工養殖模式
鱖魚在我國的養殖歷史很長,通過漁業科研工作者不懈的努力,鱖魚的種苗人工繁育技術現階段已經非常成熟,鱖魚產業的種苗來源可以很好的受到人為的控制。但是產業的發展受制于鱖魚的攝食行為和生活習性,導致早期鱖魚養殖產業發展需要全程投喂活餌料魚進行養殖。全程投喂活餌給鱖魚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瓶頸,這種情況隨著消費需求的增加也急需去改變。
鱖魚產業規模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不斷增長,人們對鱖魚需求不斷增長,國內鱖魚養殖整體呈增長趨勢。2012年,鱖魚淡水養殖產量28.15萬噸,2019年增長到33.71萬噸。雖然2018年鱖魚養殖產量有所下降,但總體仍呈現增長趨勢。通過數據可以發現,鱖魚產業近十年的發展,相比較于其他特種魚類,無論是產量、規模增長都不是很快,跟近些年的一些網紅品種(黃顙魚、鱸魚)差距更是明顯。
圖片來源于:智研咨詢
鱖魚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良種普及率低
目前在鱖魚養殖的過程中,種苗的抗逆性差,養殖平均成活率在60%左右。生長形狀平均下滑20-30%,餌料系數也在提高。增加了餌料資源的消耗和有機物的排放,增加了養殖成本和水體環境治理的成本。
土地占用大
鱖魚養殖對于土地占用率高,現實中鱖魚:餌料魚的養殖面積約為1:4.鱖魚的養殖面積如果是100萬畝,餌料魚的養殖面積就將近400萬畝,大大的提高了養殖面積。
食物利用率低
一般養殖過程中,鱖魚的餌料系數為3.7,按照30萬噸的產量來統計,全國鱖魚養殖需要消耗120萬噸野雜魚。這跟其他品種魚類采用人工配合飼料的餌料系數差異明顯,大大降低了食物的利用率。
環境壓力大
大量活餌魚的攝食,會產生大量的排泄有機物。另外沒有攝食到的活餌料魚,在水體中的排放會進一步給水體帶來巨大的環境壓力。在高溫季節這些沒有完全消化、分解的有機物,會給養殖水體帶來很大的負擔,并有可能進一步影響鱖魚的正常生長。
病害影響大
在鱖魚的養殖過程中,彩虹病毒、蛙病毒、神經壞死病毒、寄生蟲病等都對鱖魚養殖產業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也讓養殖戶遭受巨大損失。
鱖魚病害飼
實現鱖魚飼料化養殖的途徑
解決飼料化養殖的行為和攝食途徑
鱖魚在進行飼料化養殖之前,首先要對養殖魚類進行馴食。在訓食過程中要循序漸進,避免餌料替換一步到位,導致魚類不適應從而影響魚類生長。
解決鱖魚飼料化養殖的環境改良途徑
在鱖魚飼料化代替野雜魚飼養的過程中,對于水體環境的改良也能促進鱖魚飼料化養殖的進程。
解決鱖魚飼料化養殖的育種與制種途徑
目前雜交鱖魚存在轉食性良好的品種,這些品種投入到養殖生產當中,可以大大的減低鱖魚飼料化養殖的難度。
解決鱖魚飼料化養殖的營養學途徑
目前市場上的鱖魚配合飼料品種多樣,標準不一。目前鱖魚養殖的飼料配方沒有其他的養殖品種深入,飼料企業、研究人員還是要不斷地去完善配方,使得營養水平能夠完全適應鱖魚生長的需要。
市場上已經開始使用的鱖魚飼料
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提出了配合飼料替代野雜魚的行動方案,在一定的程度上將會影響傳統鱖魚養殖行業。作為養殖戶還是要做好技術儲備,在適當時機轉變養殖模式,跟上水產健康養殖步伐,促進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