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之后大閘蟹價格一直在下滑,養殖戶怨聲載道,收購商銷量下滑日子也不好過。好在隨著存塘量的慢慢消耗,10月底11月初,終于迎來大閘蟹價格的連續上漲。每天都會漲一些,規格越大、質量越好的蟹漲的越厲害,一些養殖戶甚至產生了惜售的心理,坐等價格繼續上漲。而水產養殖網通過多方面的渠道了解到,后市無論是公蟹還是母蟹的價格,上漲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只要有好蟹,就肯定能賣出不錯的價格。
最近這幾年,率先上市的總是興化的大閘蟹,結束最早的也是興化蟹,在9月10月這兩個月里,興化大閘蟹貨源也是很多拿貨老板的首選,“早期也就是興化蟹數量最多,收購商已經形成了習慣”。現在的興化大閘蟹,一方面指的興化范圍蟹塘里上來的蟹,另一方指的是轉到外地養殖的興化人的蟹,二者加起來的體量是非常大的,可以說興化蟹主導了前兩個月的大閘蟹市場,這句話一點都不夸張。
今年除了興化蟹上的早,蘇北其他產區也都有意識地提前賣蟹,蘇南也是如此,往年蘇南蟹農更習慣等興化蟹結束再上市,“也有蟹農擔心疫情的影響,害怕拖到后面價格不好說,所以也多多少少中秋賣了一部分,而且今年國慶中秋雙節重合,是個難得的重大節日,無論是市場流通,還是禮盒蟹,銷量都不錯”。中秋之前上市的蟹是母蟹為主,質量好的公蟹數量特別少,哪怕是過了國慶,優質公蟹的數量還不算多,到了10月份下半月情況才好點,但此時的價格已經不太理想了。
之前一段時間行情不好,主要有兩方面因素,首先是過完中秋國慶以后,普通蟹和禮盒蟹的銷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興化安豐市場一個檔口老板表示,雙節高峰期一天萬把斤很輕松,過完節基本就是每天幾千斤的銷量;高淳天河水產市場一個檔口老板告訴水產養殖網,國慶的時候每天能賣5000斤,現在每天基本就是3000斤上下,“客戶要貨最急的也就是節前一周和黃金周,每天最忙的時候也就睡一兩個小時,現在基本上都沒那么忙了”。其次就是中秋過后蟹農賣蟹量有增無減,“節前不少人想賣,但質量跟不上,也賣不出好價格;10月份質量達標的蟹更多了,賣蟹的養殖戶自然就多了,盡管價格和節前沒辦法相比,但總體的產量規格都上來了”。
這幾天蟹價連續上漲,也是市場的自然規律所致。這次漲價而且還是從普貨先開始漲價,然后帶動了精品蟹的全面上漲。
首先,產量最大的興化蟹慢慢接近尾聲。“興化本地現在還有部分蟹,但很多都是觀望價格的,急著賣的已經基本上賣光了,剩下的都不著急,畢竟興化有好幾個市場,每天加起來的流通量還是很可觀的,有經驗的蟹農都知道,過了賣蟹高峰期,漲價只是時間的問題”;之前很多老板都是在興化市場拿貨,現在興化本地蟹數量少了,一些檔口規格也打的更軟了,“軟規格是很多市場都有的情況,興化市場最嚴重的,本來規格就軟,現在發貨規格再軟點,外地老板就受不了了,就慢慢轉到其他市場去拿貨” 。
其次其他產區也賣了一部分蟹了。比如像高淳等產區,賣蟹的速度也比較快,剩下的蟹農著急的心態也沒那么強了,最關鍵的是,早期各個產區都在拼命地賣母蟹,導致現在好的母蟹甚至有些缺貨了,一些流通商認為后期也不排除出現“母蟹荒”的現象,尤其是中大規格的母蟹前兩個月賣的太兇了,“有些市場在很長時間里主打就是銷售母蟹,再多的母蟹也經不起這么賣”。水產養殖網了解到,目前母蟹還有一定的量,但質量差的特別大,以25母為例,有的收購商塘口開價60元/斤,有的人開價35元/斤,質量差的太多了,“現在都知道好蟹少,所以手里有好蟹的蟹農賣蟹的時候,肯定要加價格,不然不出手”。
第三、今年不少產區總體的產量下降。以上兩方面說的是很多人今年賣蟹普遍比較早,導致了河蟹存量和往年相比少了,但另一方面今年河蟹的養殖畝產量總體也是比去年少的,主要是受天氣、病害等因素影響的比較大,“今年江蘇部分產區在河蟹的生長期,有最少四五十天以上的陰雨天氣,自然光照減少,水質不好控制,尤其帶來了一些列的問題,影響了河蟹的生長”。另外在興化等地,今年水癟子的問題又有抬頭的情況,部分養殖戶損失的比較大,“天氣是導致水癟子的一個因素,再加上今年養殖戶害怕行情不好,在投料和防病管理上都有所節省”。
第四,部分人對市場期待比較高。主要還是基于疫情影響的消除,“現在疫情即便有,也是小范圍的,只要不是大面積的物流停止,市場流通就不會有影響”,甚至有人開始有準備暫養蟹的打算了,“市場銷量不會一直好或者一直差,價格也自然也會跟著有好有差,但從長期來預判的話,行情應該不錯的,至少到元旦節之前,河蟹的行情不會差”。
第五、暫養蟹的問題。部分產區的蟹農可以說是完全依賴暫養蟹的,比如蘇北的泗洪等地,很多水產市場里的一些老板也有囤蟹暫養賭價格的習慣,疫情給去年暫養蟹的養殖戶和收購商造成了特別大的損失,損失特別慘重的老板可能到現在還沒緩過來,“但是無論從官方和專家的說法,還是從民間的情況來看,疫情的影響可以忽略了,很可能一直到過春節的時候,河蟹都能有不錯的價格,去年春節沒有好好過,今年順利的話,很多人應該會舍得大吃大吃地消費了”。不過也有流通商認為,暫養蟹本來就屬于一種“搏”的行為,沒人能保證到底最后會怎么樣,只能說膽大贏膽小了,全靠個人對河蟹存量和未來市場的預判了,“賭對了,就賺大發了,如果賭錯了,就賠大發了,就看個人的承受能力了”。
大閘蟹,這幾年的發展趨勢就是大蟹、好蟹市場更好,尤其是江蘇及安徽部分地區,越來越多的養殖戶注重養大蟹,“以前大閘蟹養殖興起的時候,大家不斷擴大規模,投苗的密度比較高,那時候屬于大養蟹,后來是密度降低了養大蟹,現在既要養大蟹,又要養好蟹,認可優質蟹的市場和消費者越來越多,推動了整個行業趨勢也在轉變”。大蟹就是規格要看起來大,這只是評價蟹的一個因素,看起來同樣大的蟹,稱重差別很大,有的蟹輕飄飄的,有的蟹很壓秤,這就體現出了養殖戶的技術管理水平了,“懂得吃蟹的,還要看口感,看方方面面,追求極致的人越來越多了,必定刺激著養殖戶去養好蟹”。
以大閘蟹為例,推及其他水產品,未來的市場,最主要是就是要拼質量,有了質量才好去談價格,有了規模才好去談銷路,沒有的好的質量,價格再好帶來的紅利跟你也沒有關系的,“今年很多養殖戶都了虧,主要就是擔心疫情對市場的影響,害怕成本投入高了到時候賣不出好的價格,于是在養殖管理上松懈了,在飼料動保上的投入減少了,這樣心理的人多了,養出來的魚蝦蟹質量就普遍下降了,沒有好的質量,讓老百姓掏錢去消費,很難的,尤其像今年很多人經濟壓力都比較大的話,沒有好的東西很難讓人舍得掏好的價錢”。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