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是一種優質的淡水魚品種,其肉質鮮美、無肌間刺、營養豐富等特點,深受消費者歡迎。在特水養殖品種當中,黃顙魚的養殖利潤是極少數可以用穩定來形容的品種之一,近些年在華中地區的養殖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020年3月底,浙江湖州等黃顙魚主養區域池塘養殖黃顙魚發生爆發性死亡,隨后四川、重慶、湖北、廣西、廣東等地相繼爆發,養殖戶損失巨大。但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沖擊和爆發性病害影響,養殖戶在這條魚身上依舊取得了很好的收益。這條魚為何能發展如此迅速?2021年又該如何養?
產業發展現狀
黃顙魚是近年來產量增長最穩定的養殖品種,主要分布在湖北、浙江、廣東、江西等區域,養殖產量從2012年的25.7萬噸,穩步增長到2019年的54萬噸左右。價格一直比較平穩,利潤空間較大。黃顙魚養殖產業快速發展離不開一條完整健康的產業鏈,無肌間刺、肉質好、上檔次、價格中等深受消費者歡迎;養殖周期靈活、適應性強、利潤空間大符合養殖戶養殖需求;耐操作、耐運輸、流通環節損耗少。育種-人工繁殖-推廣體系的建立與應用對產業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目前華中地區養殖比較分散,優質苗種供應量不足等問題限制了產業的發展。
養殖品種及養殖模式
養殖品種
普通黃顙魚:生長慢、雌雄規格差異大(雄性黃顙魚的生長速度明顯高于雌性)、苗種存活率低、不耐運輸;長時間、高密度養殖容易造成池塘單產低、餌料系數高、魚病頻發等問題。
全雄黃顙魚:生長速度提升、規格相對整齊(提高出魚層次)、苗種存活率低、不耐運輸。
雜交黃顙魚:生長速度進一步提升(苗種增重速度明顯提升)、規格整齊、體型修長、抗逆性強、苗種存活率高、耐運輸。
通過對黃顙魚的三代養殖品種的對比發現,全雄黃顙魚相較于普通黃顙魚在雄魚比例上上升很多,但其他方面差別不大。雜交黃顙魚由于具有雜交優勢,生長快、適溫范圍廣、餌料系數低、抗病能力強;但在運輸過程中耗氧高、應激強烈,在起捕和運輸時要主要細節把控。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選擇哪個品種進行養殖時,一定要根據自身以及市場情況選擇合適的品種進行養殖,這樣才能夠獲取最大盈利同時降低養殖風險。
通過養殖數據發現苗種對養殖的貢獻率超40%卻只占到成本的1%-10%。而目前黃顙魚產業面臨著苗種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胺N對于漁業來說相當于現代科技的芯片”,養殖不光需要高品質的飼料更需要更好的種苗,近些年通過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誕生了“黃優1號”這樣的優質苗種,也促進了行業的發展。
養殖模式
養殖戶可以根據現有的經濟基礎、養殖條件、水種餌等養殖基本資料、養殖技術水平、市場流通能力和消費需求而制定的養殖計劃。當前的主流養殖模式:
一年兩季:資金回收快、風險小,對養殖技術、苗種質量、飼料品質、水質要求高。
一年一季:資金回收快、風險小,對養殖技術、水種餌要求較高,池塘利用率低。
兩年三季:模式穩定、回收較快,對技術和資金鏈的要求高、對風險抵抗能力不強。
周年養成:池塘利用率高,后期存塘量高、冬季難控。
兩年養成:池塘利用率高,對技術和資金鏈的要求高、風險難以預測。
黃顙魚常見疾病防控
小瓜蟲
病因:低溫、少光、水瘦、高氨氮
防控辦法:勤開增氧機,降低水體氨氮水平;適度肥水,讓透明度小于35cm;盡量避免使用殺蟲藥,會導致水質惡化,蟲越殺越多;經常巡塘檢查,做好日常預防工作。
腸炎、腹水
病因:高密度、高投喂、高氨氮
防控辦法
調整養殖模式:各地要根據自身要求和條件設計合理的養殖密度和產量。
安全投喂:降低魚類的代謝負荷。
合理利用調水魚:在養殖過程中要套養花白鰱100-150尾/畝,來消耗水體殘餌。
徹底改底:降低池底的氨氮含量。
輪捕上市:掌握價格規律,同時降低池塘養殖魚類負荷。
水質調控:合理肥水,定期使用微生態制劑,提升水體物質循環速率。
腐皮、爛身
病因:高密度、高氨氮、魚體受外傷
防控辦法:避免水質惡化;避免底泥過多;避免低溫起捕操作;避免密度過高;一旦發病,治療難度極大。
黃顙魚冬春季管理
冬季管理
深灌:加深養殖池塘水位,保持水體溫度和水質相對穩定。
肥水:做好長期肥水計劃,保肥、保溫。
停食:停食后少量投喂功能性飼料。
改底:底質是病害發生的根源,一定要按計劃進行改底工作。
少動:冬季要盡量不要起捕黃顙魚,如果要起網進行銷售,要清塘,保證養殖黃顙魚全部起捕售賣。防止魚體受到機械性損傷而大規模發病。
春季管理
降水:合理降低水位,增加水溫和光合作用,改善底質。
肥水:晴天抓緊施肥肥水,將水體中的氨氮、硝酸鹽濃度降低,保證水體養殖環境達到一個最適水平。
增氧:避免水體缺氧,改善水質和底質,讓魚盡快恢復體質。
少喂:根據水溫逐步加料,避免晚間多喂,投喂飼料時功能飼料優先投喂。
黃顙魚疾病的防控上要適當用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底質與魚體質,保證水體肥活爽;巧用增氧機,學會看天氣預報,控制投喂,達到增產增收;做好安全投喂和養殖過程中的水質管理。
黃顙魚每年的價格行情非常穩定,面臨2020年新冠疫情的大考依舊堅挺,受追捧度也是越來越高。黃顙魚作為無鱗魚,在養殖的過程中受養殖水產環境的影響也更加敏感,病害的防控和治療難度相應增大,對從業者的綜合養殖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場消費決定養殖品種的規模,養殖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希望2021年水產人都能有好的收獲。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