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證券時報:春節到了,中國東南沿海城市的人們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時,幾乎都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鰻鲞。鰻鲞就是鰻魚干,水產市場的魚販子把大海鰻剖肚去臟抹鹽,腌制后風干,最終使之成為一種鮮香耐嚼的江浙名菜。
但為什么魚販要把鰻魚制成鰻鲞呢?除了有市場需求這個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如果不及時腌掉,新鮮的鰻魚就會腐爛?墒,同樣價值1萬元的鰻魚,魚販當然更喜歡立刻把新鮮的全部出手,因為幾個月后,雖然魚販一樣得到了1萬元現金,但計算時間價值,他還是損失了。
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這涉及到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貼現率。貼現率本意是指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所付的利率,但是其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評價未來的收益折扣為現在的價值有多少。貼現率的概念告訴我們,魚販賣鰻鲞得到的1萬元錢,貼現到2個月前,就是低于1萬元。
這不禁讓人想起股票套牢的情況。股票投資是有風險的,投資者購入的10元錢的股票,如果遇上市道衰頹,可能跌到9元、8元,甚至更低。若1年后股票價格又回到了10元,投資者可能會說:“熬了那么久,終于解套了!”可是魚販會告訴你,你不過是把海鰻腌成了鰻鲞而已。因為,真正的解套價格肯定在10元以上。
我們可以把錢幣想象成一個四維的概念,它除了自身的物理形態以外,其價值每一秒鐘都在變化。由于貼現率是個正值,所以固定面值的錢的當前價值永遠比未來高。所以,對于怎樣才算“解套”,投資者需要加上貼現率的因素來重新考量。投資評價不用貼現率,即假定貼現率為零,就是把將來的收益和今天的收益同樣對待,會造成資金使用效率的嚴重浪費。
比如投資者在2001年6月用1萬元買了某股票,之后下跌,歷經分紅配股增發股改,在2007年6月市值加股息紅利終于回到1萬元。往往投資者這時按捺不住激動,立即拋出套現。可投資者不應該額手稱慶,以5%的貼現率計算,這時1萬元的貼現價值只有7462元。反過來,要計算多少算解套的話,那該股票的市值加股息紅利應該為13401元。這里的貼現率可以看作是投資的機會成本的收益率?墒,這類不愿意承擔“割肉”損失,同時也對收益期望不高的投資者,是保本型基金或者債券型基金的較好的投資者。因為這類基金一般不用投資者承受“套牢”的痛苦,并且可以給予相當的回報。
需要注意的是,貼現率和通貨膨脹率是兩個概念。貼現率是貨幣與生俱來的,恒久存在的;而通貨膨脹率在不同的時期可大可小,甚至為負,也即通常所說的通貨緊縮。換句話說,無論通貨膨脹率為多少,貼現率都使得未來的一塊錢沒有現在一塊錢重要,而且時間隔得越久,未來的價值越低。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